念動身遷往永樂宮。
待安頓好一應随身之物,日晷已漸移至正北。
日頭正盛,明燦燦地從窗棂射入,映亮滿室暗奢。
“奴婢等拜見常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
宮人們将常清念迎入正殿,随後烏泱泱跪了一地,齊聲叩拜問安。
此時衆人皆已換下孝服,但因皇後新喪,常清念仍着素色裙裳。
雖烏發如雲,不飾珠翠,但觀其舉止步态,也絲毫不失嫔妃主子的端莊矜重。
常清念落座在軟榻邊,面上浮着淺淡溫和的笑意,擡手命道:
“都起來罷。
”
在一片謝恩聲中,常清念掀眼掠過下首。
待瞧見幾張熟面孔後,常清念唇角笑意淡了幾分,不動聲色地向承琴投去詢問的目光。
承琴會意,立馬俯身湊到常清念耳邊,低聲解釋道:
“從前侍奉皇後的宮人正巧沒處去,除卻些跟去守陵的,便都在這兒由您先挑。
”
常清念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趙嬷嬷身上,眼底暗色轉瞬即逝。
旁人都還罷了,這趙嬷嬷,她是非留下不可。
“趙嬷嬷,”常清念溫聲開口,“本宮記得,你是常府裏侍奉的老人兒了。
如今本宮初來乍到,身邊正缺貼心可用之人,便望你能留在宮中照應一二。
”
趙嬷嬷聞言心中一喜,她本也不想放出宮去養老,巴不得常清念能将她留下。
隻見趙嬷嬷笑得見牙不見眼,忙不疊地應道:
“常妃娘娘放心,老奴一定盡心竭力伺候娘娘。
”
領罷賞銀後,趙嬷嬷自恃勞苦功高,又得常清念“重用”,便有些得意忘形,隻當常清念還像從前一般好拿捏。
全然忘了如今的常清念,早已非昔日無人問津的府中庶女。
常清念見狀,也不急着點破,隻肅容叮囑衆人幾句忠心侍主的話,便命他們下去各司其職。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常清念并不急于揀選心腹,便由承琴随手點了幾個看上去伶俐的丫頭,讓她們暫且進殿去侍奉。
宮人們各自拾掇,常清念卻無事可做,隻得斜倚在窗前,目光随意落在空曠的院落中。
永樂宮各處雖都精巧齊整,但總覺得少了些人氣兒。
過來時常清念也瞧了,這偌大的永樂宮,竟隻有她一人住着。
永樂宮離禦前很近,按理說不該空置才是。
正想着,耳邊忽然傳來一道清脆細悅的聲音:
“啓禀娘娘,當初先帝還在時,鳳儀宮曾修繕過一回。
那時榮憲皇後已嫁入宮中,便遷往永樂宮暫住了小半年。
咱們萬歲爺繼位之後,便沒将這永樂宮分給任何娘娘,直到今日說要賜給您,這才重開宮門呢。
”
常清念循聲看去,隻見面前是個眼生的小宮女。
星眸皓齒,瞧上去靈巧活潑。
聽她三言兩語,便知察言觀色的功夫也是一流。
“你瞧着年歲并不大,又是從何得知此事?”
常清念興随意起,淡笑問道。
“回娘娘,奴婢平日就常愛聽宮裏的姑姑們閑說話兒。
時日久了,便比旁人多知道些宮中瑣事。
”
小宮女蹲身答話,一副笑模樣兒很是讨喜。
似被小宮女笑容所染,常清念也不禁略微勾唇。
剛想問清這宮女的名字,卻聽簾外傳來一陣細碎腳步聲。
來人瞧上去約有三十往上,衣冠齊整,腰杆筆直,頭頂發髻更是梳得一絲不茍。
瞧這人穿着打扮不似尋常宮女,常清念暗自猜測她或許是宮中女官。
果然,隻聽那人近前行禮道:
“微臣尚儀局司贊女官劉氏,見過常妃娘娘,恭賀娘娘受封大喜。
”
常清念隐覺來者不善,隻颔首道:“劉司贊請起。
”
劉司贊也不多寒暄,直截了當地說明來意:
“啓禀常妃娘娘,微臣是來為您驗身的,還請您起身移步內室。
”
常清念眸光微動,卻仍端坐在原處,好似不解般問道:
“驗身?”
劉司贊在宮中侍奉近二十年,早知貴女們的矜怯,聞言見怪不怪地解釋道:
“回娘娘的話,但凡後妃采選入宮,皆需驗明清白之身,方可侍奉皇上。
此乃宮中慣例,還請娘娘配合。
”
常清念扶着案沿的手微微收緊,面色從容道:“既是宮中規矩,本宮自不當有例外。
”
“隻是本宮近來正為大行皇後祈福超度,行此法時需持身清淨,最忌被外人沖撞,恐怕無法允大人為本宮驗身。
”
見常清念顯然不肯,劉司贊卻不卑不亢,仍堅持說道:
“微臣此番乃奉旨前來,還望娘娘莫要為難微臣。
”
“倘若抗旨不尊,也是為難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