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到盡頭處一道芙蓉玄冠、素采雲帔的身影,周玹微眯雙眼,未曾多想便虛并起雙指,慵慢輕擡,命崔福停轎。
步下轎辇時,金晖流動染就衣擺,映得襟前銀織團龍熠熠生輝。
周玹負手而立,好似閑閑地打量着遠處翹角飛檐,實則是刻意在原地等了會兒常清念。
常清念遠遠瞧見皇帝,平靜得近乎死寂的眸子裏,登時如溶溶春水般活泛起來。
天邊玉輪尚未現出真貌,常清念眼中,卻已暗自浸着一彎孤清高懸的上弦月。
常清念原本不疾不徐的步伐,也不自覺加快了幾分,羽紗裙袂悄然翩跹。
來到周玹面前,常清念蹲身行禮道:
“臣女拜見陛下。
”
左右宮道上皆已肅清,周玹聽憑當下心意,略微俯身,親手扶起常清念。
修長手指不輕不重地托在女子腕間,隔着層薄薄衣料,隐約透來的溫熱令人剎那失神,微微恍惚。
“下回慢慢走過來便是,不必着急。
”
周玹信手替常清念将飄拂在身前的冠紗捋順,雖刻意收斂着,溫淡聲音中仍透着幾分上位者與生俱來的壓迫感。
常清念呼吸滞緩,錯開眼,偶然瞥見朱紅牆根兒底下,仿佛濺着幾枚雪點子。
定睛瞧去,原是一陣東風拂落幾瓣微薄栀子,從蛛絲網穿結的縫隙間墜落,沾染了數仞尊崇宮牆。
想來是這韶光淑氣,委實溫柔醉人,常清念雙眸中陡然含起盈盈粉淚,顫聲剖白道:
“自別後遐思遙念,再相見驟難自持,望您莫怪。
”
不等周玹探手去替她拭淚,常清念已然穩住心緒,終是珍珠未垂,隻化作眼底潮潤。
周玹手指微微一僵,旋即若無其事地收回手,颔首略作安撫。
見常清念跟過來,周玹緩步同她朝鳳儀宮走去,似是怕驚着女子,語氣愈發溫柔:
“适才去哪兒了?”
常清念偷偷擡眸看着周玹側臉,輕聲回答:
“回陛下的話,臣女去貴妃宮裏送了經書。
”
周玹知道岑貴妃向來對這些無甚興趣,多半是在故意折騰常清念,不由側身關切道:
“她刁難你了?”
常清念依舊是那副溫婉柔順的模樣,輕聲細語道:
“勞煩陛下挂懷,貴妃娘娘并不曾為難臣女。
隻是貴妃近來夜不安枕,便想托臣女抄寫幾卷經書祈福。
”
周玹“嗯”了一聲,面上雖不置可否,心底卻暗嘆他都問到了這份兒上,常清念竟也不跟他告狀,溫良得教人生憐。
常清念被周玹看得有些不自在,卻強忍着沒有躲閃,隻默默掩去眼底惶然欣幸中隐雜的精明算計。
周玹忽然沉默下來,常清念便也不多言,隻跟随在周玹身後,始終保持着半步的距離。
二人離得不遠不近,就連女子身上飄散的玉髓香都極有分寸,隻若有似無地靜谧浮動。
平靜潮海下,卻有野火燎原。
來到宮門轉角,周玹忽然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地盯着常清念,低語道:
“你我之間,不必如此生疏。
”
常清念微微後退,隐在角落中擡起頭,心跳驟然加快。
周玹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眸,仿佛能将她整個人吸進去一般。
常清念檀口微張,怔怔看着周玹,任由他暗含侵略的目光,在自己身上肆意遊走。
周玹不禁擡手,輕輕撫上方才錯失的細膩瑩潤。
指下觸感雖不陌生,卻還不甚熟悉,竟讓他有些愛不釋手。
“清念……”
周玹低聲呢喃着女子閨名,嗓音微啞,帶着緻命危險的誘惑。
常清念渾身一顫,隻覺玉扳指貼在臉頰時很涼,酥麻感仿佛從周玹指尖傾瀉,瞬間傳遍她全身。
“那夜是朕糊塗,朕會補償你的。
”
——糊塗?補償?
常清念立在翼角投下的暗影裏,默默聽着周玹對青皇觀中一夜情迷的論斷。
好半晌,常清念終于點點頭,體貼說道:
“陛下,您先進去罷,別教長姐等着了。
”
常清念垂眸福身,而後笑意清淺地站在原處,看着遠去的周玹攜走最後一抹夕晖餘韻。
待周玹進去有一會兒後,常清念舉步回到偏殿,神情漠然地将茶葉投入壺中。
周玹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
譬如金風露兌進茶水裏,玉髓香藏在跌碎的香爐中。
兩物相逢,便會催生歡愉。
又譬如,他們初次見面,其實是在七年前。
那時她淋在雨中瘋魔落魄,他不記得,也實屬尋常。
畢竟誰會留意一灘爛泥呢?
唯有從那泥中生出潔白無暇的芙蕖來,才會教清貴君子駐足賞玩。
蓮固然能出淤泥而不染,可她是人。
她忘不了污泥扒在身上時的黏膩肮髒,令人作嘔。
常清念立在案前,背對着門口,掌心裏赫然托着一枚毛邊紙包。
指尖略微一抖,空了的紙包便又重新藏進袖中。
常清念等候幾息,便見微微發棕的粉末盡數融進了茶湯裏。
手中端起茶案,常清念蹑足步入椒房殿,屈膝向帝後請安。
“長姐近日心緒不寧,臣女特意按禦醫的囑咐,擇選了些有助安神的茶葉。
”
常清念一邊沏茶一邊開口,泰然自若道:
“姐夫平日操勞國事,想必也能用得上。
”
常清念先将茶盞奉給周玹,借着幔帳遮擋,指尖輕輕擦過周玹手背。
周玹立刻擡眼看過來,常清念耳尖染霞,聲音幾乎低不可聞:
“茶已備好,還請姐夫品嘗。
”
見周玹不設防地接過,皇後便也沒道理推拒。
皇後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常清念有膽量往呈到禦前的茶水裏加東西。
常清念瞧着皇後啜飲藥茶,唇角輕勾——
她當然敢,裏面不過是多了些補火通絡的肉桂粉末,于周玹自然無礙。
隻是陰虛火旺之人服用,會擾動血海而已。
常清念眼中噙笑,仿佛已經得見皇後流耗盡最後一滴鮮血的慘狀。
正如她六歲那年躲在院門後,無助地看着娘親身下猩紅彌漫,再無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