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卷·
※卷554_1【寄石橋僧】
項斯
逢師入山日,道在石橋邊。
别後何人見,秋來幾處禅。
溪中雲隔寺,夜半雪添泉。
生有天台約,知無卻出緣。
※卷554_2【送歐陽衮歸閩中】
項斯
秦城幾年住,猶著故鄉衣。
失意時相識,成名後獨歸。
海秋蠻樹黑,嶺夜瘴禽飛。
為學心難滿,知君更掩扉。
※卷554_3【古觀】
項斯
置觀碑已折,看松年不分。
洞中誰識藥,門外日添墳。
放去龜随水,呼來鹿怕薰。
壇邊見灰火,幾燒祭星文。
※卷554_4【題令狐處士溪居】
項斯
白發已過半,無心離此溪。
病嘗山藥遍,貧起草堂低。
為月窗從破,因詩壁重泥。
近來常夜坐,寂寞與僧齊。
※卷554_5【送僧歸南嶽】
項斯
心知衡嶽路,不怕去人稀。
船裡誰鳴磬,沙頭自曝衣。
有家從小别,是寺即言歸。
料得逢春住,當禅雲滿扉。
※卷554_6【甯州春思】
項斯
失意離城早,邊城任見花。
初為斷酒客,舊識賣書家。
寒寺稀無雪,春風亦有沙。
思歸頻入夢,即路不言賒。
※卷554_7【山友贈藓花冠】
項斯
塵污出華發,慚君青藓冠。
此身閑未得,終日戴應難。
好就松陰挂,宜當枕石看。
會須尋道士,簪去繞霜壇。
※卷554_8【蠻家】
項斯
領得賣珠錢,還歸銅柱邊。
看兒調小象,打鼓試新船。
醉後眠神樹,耕時語瘴煙。
不逢寒便老,相問莫知年。
※卷554_9【早春題湖上顧氏新居二首】
項斯
近得水雲看,門長侵早開。
到時微有雪,行處又無苔。
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
每逢晴暖日,唯見乞花栽。
門不當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從餐後出,方至夜深歸。
開箧揀書卷,掃床移褐衣。
幾時同買宅,相近有柴扉。
※卷554_10【蒼梧雲氣】
項斯
何年化作愁,漠漠便難收。
數點山能遠,平鋪水不流。
濕連湘竹暮,濃蓋舜墳秋。
亦有思歸客,看來盡白頭。
※卷554_11【晚春花】
項斯
陰洞日光薄,花開不及時。
當春無半樹,經燒足空枝。
疏與香風會,細将泉影移。
此中人到少,開盡幾人知。
※卷554_12【宿胡氏溪亭】
項斯
獨住水聲裡,有亭無熱時。
客來因月宿,床勢向山移。
鶴睡松枝定,螢歸葛葉垂。
寂寥猶欠伴,誰為報僧知。
※卷554_13【送華陰隐者】
項斯
往往到城市,得非征藥錢。
世人空識面,弟子莫知年。
自說能醫死,相期更學仙。
近來移住處,毛女舊峰前。
※卷554_14【落第後寄江南親友】
項斯
古巷槐陰合,愁多晝掩扉。
獨存過江馬,強拂看花衣。
送客心先醉,尋僧夜不歸。
龍鐘易惆怅,莫遣寄書稀。
※卷554_15【欲别】
項斯
花時人欲别,每日醉櫻桃。
買酒金錢盡,彈筝玉指勞。
歸期無歲月,客路有風濤。
錦緞裁衣贈,麒麟落剪刀。
※卷554_16【留别張水部籍】
項斯
省中重拜别,兼領寄人書。
已念此行遠,不應相問疏。
子城西并宅,禦水北同渠。
要取春前到,乘閑候起居。
※卷554_17【小古鏡】
項斯
字已無人識,唯應記鑄年。
見來深似水,攜去重于錢。
鸾翅巢空月,菱花遍小天。
宮中照黃帝,曾得化為仙。
※卷554_18【題太白山隐者】
項斯
高居在幽嶺,人得見時稀。
寫箓扃虛白,尋僧到翠微。
掃壇星下宿,收藥雨中歸。
從服小還後,自疑身解飛。
※卷554_19【病中懷王展先輩在天台】
項斯
枕上用心靜,唯應改舊詩。
強行休去早,暫卧起還遲。
因說來歸處,卻愁初病時。
赤城山下寺,無計得相随。
※卷554_20【鯉魚】
項斯
似龍鱗又足,隻是欠登門。
月裡腮猶濕,泥中目未昏。
乞鋤防蟻穴,望水寫金盆。
他日能為雨,公田報此恩。
※卷554_21【子規】
項斯
遊魂自相叫,甯複記前身。
飛過人家月,聲連客路春。
夢邊催曉急,愁外送風頻。
自有沾花血,相和淚滴新。
※卷554_22【邊州客舍】
項斯
開門不成出,麥色遍前坡。
自小詩名在,如今白發多。
經年無越信,終日厭蕃歌。
近寺居僧少,春來亦懶過。
※卷554_23【贈道者】
項斯
晏來知養氣,度日語時稀。
到處留丹井,終寒不絮衣。
病鄉多惠藥,鬼俗有符威。
自說身輕健,今年數夢飛。
※卷554_24【邊遊】
項斯
古鎮門前去,長安路在東。
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風。
塞館皆無事,儒裝亦有弓。
防秋故鄉卒,暫喜語音同。
※卷554_25【夜泊淮陰】
項斯
夜入楚家煙,煙中人未眠。
望來淮岸盡,坐到酒樓前。
燈影半臨水,筝聲多在船。
乘流向東去,别此易經年。
※卷554_26【遠水】
項斯
渺渺浸天色,一邊生晚光。
闊浮萍思遠,寒入雁愁長。
北極連平地,東流即故鄉。
扁舟來宿處,仿佛似潇湘。
※卷554_27【黃州暮愁】
項斯
淩澌沖淚眼,重疊自西來。
即夜寒應合,非春暖不開。
豈無登陸計,宜棄濟川材。
願寄浮天外,高風萬裡回。
※卷554_28【曉發昭應】
項斯
行人見雪愁,初作帝鄉遊。
旅店開偏早,鄉帆去未收。
燈殘催卷席,手冷怕梳頭。
是物寒無色,湯泉正自流。
※卷554_29【贈金州姚合使君】
項斯
為郎名更重,領郡是蹉跎。
官壁題詩盡,衙庭看鶴多。
城池連草塹,籬落帶椒坡。
未覺旗幡貴,閑行觸處過。
※卷554_30【送殷中丞遊邊】
項斯
話别無長夜,燈前聞曙鴉。
已行難避雪,何處合逢花。
野寺門多閉,羌樓酒不賒。
還須見邊将,誰拟靜塵沙。
※卷554_31【寄坐夏僧】
項斯
坐夏日偏長,知師在律堂。
多因束帶熱,更憶剃頭涼。
苔色侵經架,松陰到簟床。
還應煉詩句,借卧石池傍。
※卷554_32【寄盧式】
項斯
到處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書頻到海,得夢忽聞雷。
嶺日當秋暗,蠻花近臘開。
白身居瘴疠,誰不惜君才。
※卷554_33【日東病僧】
項斯
雲水絕歸路,來時風送船。
不言身後事,猶坐病中禅。
深壁藏燈影,空窗出艾煙。
已無鄉土信,起塔寺門前。
※卷554_34【泛溪】
項斯
溪船泛渺瀰,漸覺滅炎輝。
動水花連影,逢人鳥背飛。
深猶見白石,涼好換生衣。
未得多詩句,終須隔宿歸。
※卷554_35【送顧少府】
項斯
作尉年猶少,無辭去路賒。
漁舟縣前泊,山吏日高衙。
幽景臨溪寺,秋蟬織杼家。
行程須過越,先醉鏡湖花。
※卷554_36【鹹陽别李處士】
項斯
古道自迢迢,鹹陽離别橋。
越人聞水處,秦樹帶霜朝。
駐馬言難盡,分程望易遙。
秋前未相見,此意轉蕭條。
※卷554_37【寄流人】
項斯
毒草不曾枯,長添客健無。
霧開蠻市合,船散海城孤。
象迹頻藏齒,龍涎遠蔽珠。
家人秦地老,泣對日南圖。
※卷554_38【華頂道者】
項斯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
已廢燒丹處,猶多種杏時。
養龍于淺水,寄鶴在高枝。
得道複無事,相逢盡日棋。
※卷554_39【酬從叔聽夜泉見寄】
項斯
夢罷更開戶,寒泉聲隔雲。
共誰尋最遠,獨自坐偏聞。
岩際和風滴,溪中泛月分。
豈知當此夜,流念到江濆。
※卷554_40【和李用夫栽小松】
項斯
移來未換葉,已勝在空山。
靜對心标直,遙吟境助閑。
影侵殘雪際,聲透小窗間。
即聳淩空幹,翛翛豈易攀。
※卷554_41【哭南流人】
項斯
遙見南來使,江頭哭問君。
臨終時有雪,旅葬處無雲。
官庫空收劍,蠻僧共起墳。
知名人尚少,誰為錄遺文。
※卷554_42【經李白墓】
項斯
夜郎歸未老,醉死此江邊。
葬阙官家禮,詩殘樂府篇。
遊魂應到蜀,小碣豈旌賢。
身沒猶何罪,遺墳野火燃。
※卷554_43【春夜樊川竹亭陪諸同年宴】
項斯
相知皆是舊,每恨獨遊頻。
幸此同芳夕,甯辭倒醉身。
燈光遙映燭,萼粉暗飄茵。
明月分歸騎,重來更幾春。
※卷554_44【送僧】
項斯
靈山巡未遍,不作住持心。
逢寺暫投宿,是山皆獨尋。
有時過靜界,在處想空林。
從小即行腳,出家來至今。
※卷554_45【送蘇處士歸西山】
項斯
南遊何所為,一箧又空歸。
守道安清世,無心換白衣。
深林蟬噪暮,絕頂客來稀。
早晚重相見,論詩更及微。
※卷554_46【遊爛柯山】
項斯
步步出塵氛,溪山别是春。
壇邊時過鶴,棋處寂無人。
訪古碑多缺,探幽路不真。
翻疑歸去晚,清世累移晨。
※卷554_47【送友人之永嘉】
項斯
長貧知不易,去計拟何逃。
相對人愁别,經過幾處勞。
城連沙岫遠,山斷夏雲高。
猶想成詩處,秋燈半照濤。
※卷554_48【巴中逢故人】
項斯
勞思空積歲,偶會更無由。
以分難相舍,将行且暫留。
路岐何處極,江峽半猿愁。
到此分南北,離懷豈易收。
※卷554_49【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
項斯
名高不俟召,收采獻君門。
偶屈應緣數,他人盡為冤。
新春城外路,舊隐水邊村。
歸去無勞久,知君更待論。
※卷554_50【舜城懷古】
項斯
禅禹遜堯聰,巍巍盛此中。
四隅鹹啟聖,萬古賴成功。
道德去彌遠,山河勢不窮。
停車一再拜,帝業即今同。
※卷554_51【送劉道士之成都嚴真觀】
項斯
嚴君名不朽,道出二經中。
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