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四卷

首頁
    。

    何因陪夜坐,清論谏臣邊。

     ※卷514_45【過蘇州曉上人院】 朱慶馀 夏滿律當清,無中景自生。

    移松不避遠,取石亦親行。

     經案離時少,繩床著處平。

    若将林下比,應隻欠泉聲。

     ※卷514_46【送僧遊缙雲】 朱慶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緣。

    寺幽堪講律,月冷稱當禅。

     水落無風夜,猿吟欲雨天。

    尋師若有路,終作緩歸年。

     ※卷514_47【贈道者】 朱慶馀 自識來清瘦,尋常語論真。

    藥成休伏火,符驗不傳人。

     獨有年過鶴,曾無病到身。

    潛教問弟子,居處與誰鄰。

     ※卷514_48【杭州盧錄事山亭】 朱慶馀 山色滿公署,到來詩景饒。

    解衣臨曲榭,隔竹見紅蕉。

     清漏焚香夕,輕岚視事朝。

    靜中看鎖印,高處見迎潮。

     曳履庭蕪近,當身樹葉飄。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卷514_49【送品上人入秦】 朱慶馀 獨去何人見,林塘共寂寥。

    生緣聞磬早,覺路出塵遙。

     江雪沾新草,秦園發故條。

    心知禅定處,石室對芭蕉。

     ※卷514_50【題薔薇花】 朱慶馀 四面垂條密,浮陰入夏清。

    綠攢傷手刺,紅堕斷腸英。

     粉著蜂須膩,光凝蝶翅明。

    雨中看亦好,況複值初晴。

     ※卷514_51【題胡氏溪亭】 朱慶馀 亭與溪相近,無時不有風。

    澗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紅。

     雨足秋聲後,山沈夜色中。

    主人能守靜,略與客心同。

     ※卷514_52【看濤】 朱慶馀 不知來遠近,但見白峨峨。

    風雨驅寒玉,魚龍迸上波。

     聲長勢未盡,曉去夕還過。

    要路橫天塹,其如造化何。

     ※卷514_53【和劉補阙秋園寓興之什十首】 朱慶馀 閑園清氣滿,新興日堪追。

    隔水蟬鳴後,當檐雁過時。

     雨餘槐穟重,霜近藥苗衰。

    不以朝簪貴,多将野客期。

     誰言高靜意,不異在衡茅。

    竹冷人離洞,天晴鶴出巢。

     深籬藏白菌,荒蔓露青匏。

    幾見中宵月,清光墜樹梢。

     逍遙人事外,杖屦入杉蘿。

    草色寒猶在,蟲聲晚漸多。

     靜逢山鳥下,幽稱野僧過。

    幾許新開菊,閑從落葉和。

     留情清景宴,朝罷有馀閑。

    蝶散紅蘭外,螢飛白露間。

     牆高微見寺,林靜遠分山。

    吟足期相訪,殘陽自掩關。

     深齋嘗獨處,讵肯厭秋聲。

    翠筱寒愈靜,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見抱書行。

    入夜聽疏杵,遙知耿此情。

     蒼翠經宵在,園廬景自深。

    風凄欲去燕,月思向來砧。

     碧石當莎徑,寒煙冒竹林。

    杯瓢閑寄詠,清絕是知音。

     門巷唯苔藓,誰言不稱貧。

    台閑人下晚,果熟鳥來頻。

     石脈潛通井,松枝靜離塵。

    殘蔬得晴後,又見一番新。

     卷簾天色靜,近濑覺衣單。

    蕉葉猶停翠,桐陰已爽寒。

     雲從高處望,琴愛靜時彈。

    正去重陽近,吟秋意未闌。

     竹徑通鄰圃,清深稱獨遊。

    蟲絲交影細,藤子墜聲幽。

     積潤苔紋厚,迎寒荠葉稠。

    閑來尋古畫,未廢執茶瓯。

     風物已蕭飒,晚煙生霁容。

    斜分紫陌樹,遠隔翠微鐘。

     宿客論文靜,閑燈落燼重。

    無窮林下意,真得古人風。

     ※卷514_54【上翰林蔣防舍人】 朱慶馀 清重可過知内制,從前禮絕外庭人。

    看花在處多随駕,召宴無時不及旬。

    馬自賜來騎覺穩,詩緣得後意長新。

     應憐獨在文場久,十有餘年浪過春。

     ※卷514_55【上翰林李舍人】 朱慶馀 記得早年曾拜識,便憐孤進賞文章。

    免令汩沒慚時輩,與作聲名徹舉場。

    一自鳳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餘光。

     雲泥雖隔思長在,縱使無成也不忘。

     ※卷514_56【題章正字道正新居】 朱慶馀 獨在禦樓南畔住,生涯還似舊時貧。

    全無竹可侵行徑,一半花猶屬别人。

    吟處不妨嫌鼓鬧,眼前唯稱與僧鄰。

     近來漸覺青莎巷,車馬過從已有塵。

     ※卷514_57【送李馀及第歸蜀】 朱慶馀 從得高科名轉盛,亦言歸去滿城知。

    發時誰不開筵送,到處人争與馬騎。

    劍路紅蕉明棧閣,巴村綠樹蔭神祠。

     鄉中後輩遊門館,半是來求近日詩。

     ※卷514_58【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遊泛因書示郡人】 朱慶馀 萍岸新淘見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遙。

    空餘孤嶼來詩景,無複橫槎礙柳條。

    紅旆路幽山翠濕,錦帆風起浪花飄。

     共知浸潤同雷澤,何慮川源有旱苗。

     ※卷514_59【過舊宅】 朱慶馀 古巷戟門誰舊宅,早曾聞說屬官家。

    更無新燕來巢屋,唯有閑人去看花。

    空廄欲摧塵滿枥,小池初涸草侵沙。

     榮華事歇皆如此,立馬踟蹰到日斜。

     ※卷514_60【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 朱慶馀 豈知鹦鹉洲邊路,得見鳳凰池上人。

     從此不同諸客禮,故鄉西與郡城鄰。

     ※卷514_61【題崔驸馬林亭】 朱慶馀 選居幽近禦街東,易得詩人聚會同。

    白練鳥飛深竹裡,朱弦琴在亂書中。

    亭開山色當高枕,樓靜箫聲落遠風。

     何事宦塗猶寂寞,都緣清苦道難通。

     ※卷514_62【贈韓協律】 朱慶馀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愛漱寒泉。

    門閑多有投文客,身病長無買藥錢。

    嶺寺聽猿頻獨宿,湖亭避宴動經年。

     親知盡怪疏榮祿,的是将心暗學禅。

     ※卷514_63【自蕭關望臨洮】 朱慶馀 玉關西路出臨洮,風卷邊沙入馬毛。

    寺寺院中無竹樹,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憐戰士垂金甲,不尚遊人著白袍。

     日暮獨吟秋色裡,平原一望戍樓高。

     ※卷514_64【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觐省】 朱慶馀 遠憶拜親留不住,出門行計與誰同。

    程塗半是依船上,請谒多愁值雨中。

    堰水靜連堤樹綠,村橋時映野花紅。

     回期須及來春事,莫便江邊逐釣翁。

     ※卷514_65【羽林郎】 朱慶馀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閣将軍盡不如。

    酒後引兵圍百草,風前駐旆領邊書。

    宅将公主同時賜,官與中郎共日除。

     大笑魯儒年四十,腰間猶未識金魚。

     ※卷514_66【歸故園】 朱慶馀 桑柘骈阗數畝間,門前五柳正堪攀。

    尊中美酒長須滿,身外浮名總是閑。

    竹徑有時風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

     于焉已是忘機地,何用将金别買山。

     ※卷514_67【同友人看花】 朱慶馀 尋花不問春深淺,縱是殘紅也入詩。

     每個樹邊行一匝,誰家園裡最多時。

     ※卷514_68【種花】 朱慶馀 憶昔兩京官道上,可憐桃李晝陰垂。

     不知誰作巡花使,空記玄宗遣種時。

     ※卷514_69【早發廬江途中遇雪寄李侍禦】 朱慶馀 蘆葦聲多雁滿陂,濕雲連野見山稀。

     遙知将吏相逢處,半是春城賀雪歸。

     ※卷514_70【登望雲亭招友】 朱慶馀 日日恐無雲可望,不辭逐靜望來頻。

     共知亭下眠雲遠,解到上頭能幾人。

     ※卷514_71【劉補阙西亭晚宴】 朱慶馀 蟲聲已盡菊花幹,共立松陰向晚寒。

     對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欄幹。

     ※卷514_72【送長安羅少府】 朱慶馀 科名再得年猶少,今日休官更覺賢。

    去國已辭趨府伴,向家還入渡江船。

    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殘雲遠色鮮。

     在處若逢山水住,到時應不及秋前。

     ※卷514_73【林下招胡長官】 朱慶馀 語低清貌似休糧,稱著朱衣入草堂。

     銷暑近來無别物,桂陰當午滿繩床。

     ※卷514_74【與真上人一二禅師題玢寺主院】 朱慶馀 杖屦相随任處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歸時亦取湖邊路,晚映楓林共上船。

     ※卷514_75【尋僧】 朱慶馀 吟背春城出草遲,天晴紫閣赴僧期。

     山邊樹下行人少,一派新泉日午時。

     ※卷514_76【題王丘長史宅】 朱慶馀 更無人吏在門前,不似居官似學仙。

    藥氣暗侵朝服上,花陰晚到簿書邊。

    玉琴閑把看山坐,筒簟長鋪與客眠。

     時見街中騎瘦馬,低頭隻是為詩篇。

     ※卷514_77【寄劉少府】 朱慶馀 唯愛圖書兼古器,在官猶自未離貧。

     更聞縣去青山近,稱與詩人作主人。

     ※卷514_78【哭胡遇】 朱慶馀 尋僧昨日尚相随,忽見绯幡意可知。

    題處舊詩休更讀,買來新馬憶曾騎。

    不應随分空營奠,終拟求人與立碑。

     每向宣陽裡中過,遙聞哭臨淚先垂。

     ※卷514_79【自述】 朱慶馀 詩人甘寂寞,居處遍蒼苔。

    後夜蟾光滿,鄰家樹影來。

     豈知蓮帳好,自愛草堂開。

    願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