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化秋骨。
卷483_10「和晉公三首」李紳
鳳儀常欲附,蚊力自知微。
願假樽罍末,膺門自此依。
貂蟬公獨步,鴛鹭我同群。
插羽先飛酒,交鋒便著文。
窮陰初莽蒼,離思漸氛氲。
殘雪午橋岸,斜陽伊水濱。
卷483_11「古風二首」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卷483_12「柳二首」李紳
陶令門前罥接籬,亞夫營裡拂朱旗。
人事推移無舊物,年年春至綠垂絲。
千條垂柳拂金絲,日暖牽風葉學眉。
愁見花飛狂不定,還同輕薄五陵兒。
卷483_13「題白樂天文集」李紳
寄玉蓮花藏,緘珠貝葉扃。
院閑容客讀,講倦許僧聽。
部列雕金榜,題存刻石銘。
永添鴻寶集,莫雜小乘經。
卷483_14「答章孝标」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卷483_15「朱槿花」李紳
瘴煙長暖無霜雪,槿豔繁花滿樹紅。
每歎芳菲四時厭,不知開落有春風。
卷483_16「至潭州聞猿」李紳
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萬裡人。
湘浦更聞猿夜嘯,斷腸無淚可沾巾。
卷483_17「江亭」李紳
瘴江昏霧連天合,欲作家書更斷腸。
今日病身悲狀候,豈能埋骨向炎荒。
卷483_18「紅蕉花」李紳
紅蕉花樣炎方識,瘴水溪邊色最深。
葉滿叢深殷似火,不唯燒眼更燒心。
卷483_19「憶漢月」李紳
花開花落無時節,春去春來有底憑。
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
卷483_20「端州江亭得家書二首」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飏水浔。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長安别日春風早,嶺外今來白露秋。
莫道淮南悲木葉,不聞搖落更堪愁。
卷483_21「聞猿」李紳
見說三聲巴峽深,此時行者盡沾襟。
端州江口連雲處,始信哀猿傷客心。
卷483_22「贈韋金吾」李紳
自報金吾主禁兵,腰間寶劍重橫行。
接輿也是狂歌客,更就将軍乞一聲。
卷483_23「長門怨」李紳
宮殿沈沈曉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
卷483_24「龜山寺魚池」李紳
汲水添池活白蓮,十千鬐鬣盡生天。
凡庸不識慈悲意,自葬江魚入九泉。
剃發多緣是代耕,好聞人死惡人生。
祇園說法無高下,爾輩何勞尚世情。
卷483_25「賦月」李紳
月。
光輝,皎潔。
耀乾坤,靜空闊。
圓滿中秋,玩争詩哲。
玉兔镝難穿,桂枝人共折。
萬象照乃無私,瓊台豈遮君谒。
抱琴對彈别鶴聲,不得知音聲不切。
卷483_26「句」李紳
君詠風月夕,餘當童稚年。
閑窗讀書罷,偷詠左司篇。
(韋應物為滁州刺史,有《登北樓》詩。
紳後為刺史繼和,
存句止此,見《方輿勝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