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百六十八

首頁
    史 舊業叢台廢苑東,幾年為梗複為蓬。

     杜鵑啼斷回家夢,半在邯鄲驿樹中。

     卷468_29「聞崔倚旅葬」劉言史 遠客那能返故廬,蒼梧埋骨痛何如。

     他時親戚空相憶,席上同悲一紙書。

     卷468_30「賦蕃子牧馬」劉言史 碛淨山高見極邊,孤烽引上一條煙。

     蕃落多晴塵擾擾,天軍獵到鸊鹈泉。

     卷468_31「牧馬泉」劉言史 平沙漫漫馬悠悠,弓箭閑抛郊水頭。

     鼠毛衣裡取羌笛,吹向秋天眉眼愁。

     卷468_32「越井台望」劉言史 獨立陽台望廣州,更添羁客異鄉愁。

     晚潮未至早潮落,井邑暫依沙上頭。

     卷468_33「扶病春亭」劉言史 強梳稀發著綸巾,舍杖空行試病身。

     花間自欲裴回立,稚子牽衣不許人。

     卷468_34「贈童尼」劉言史 舊時豔質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

     料得襄王惆怅極,更無雲雨到陽台。

     卷468_35「讀故友于君集」劉言史 大底從頭總是悲,就中偏怆築城詞。

     依然想得初成日,寄出秋山與我時。

     卷468_36「病僧二首」劉言史 竺國鄉程算不回,病中衣錫遍浮埃。

     如今漢地諸經本,自過流沙遠背來。

     空林衰病卧多時,白發從成數寸絲。

     西行卻過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獨知。

     卷468_37「右軍墨池」劉言史 永嘉人事盡歸空,逸少遺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馀墨,猶共諸泉色不同。

     卷468_38「送僧歸山」劉言史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來往豈知情。

     夜行獨自寒山寺,雪徑泠泠金錫聲。

     卷468_39「題源分竹亭」劉言史 繞屋扶疏千萬竿,年年相誘獨行看。

     日光不透煙常在,先校諸家一月寒。

     卷468_40「山寺看櫻桃花題僧壁」劉言史 楚寺春風臘盡時,含桃先坼一千枝。

     老僧不語傍邊坐,花發人來總不知。

     卷468_41「傷清江上人」劉言史 往年偏共仰師遊,聞過流沙淚不休。

     此身豈得多時住,更著塵心起外愁。

     卷468_42「山寺看海榴花」劉言史 琉璃地上绀宮前,發翠凝紅已十年。

     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焰遞相燃。

     卷468_43「贈成煉師四首」劉言史 花冠蕊帔色婵娟,一曲清箫淩紫煙。

     不知今日重來意,更住人間幾百年。

     黃昏騎得下天龍,巡遍茅山數十峰。

     采芝卻到蓬萊上,花裡猶殘碧玉鐘。

     等閑何處得靈方,丹臉雲鬟日月長。

     大羅過卻三千歲,更向人間魅阮郎。

     曾随阿母漢宮齋,鳳駕龍輧列玉階。

     當時白燕無尋處,今日雲鬟見玉钗。

     卷468_44「上巳日陪襄陽李尚書宴光風亭」劉言史 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絲镛舞翠娥。

     為報會稽亭上客,永和應不勝元和。

     卷468_45「奉酬」劉言史 閏馀春早景沉沉,禊飲風亭恣賞心。

     紅袖青娥留永夕,漢陰甯肯羨山陰。

     卷468_46「病中客散複言懷」劉言史 華發離披卧滿頭,暗蟲衰草入鄉愁。

     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見芭蕉白露秋。

     卷468_47「處州月夜穆中丞席和主人」劉言史 羌竹繁弦銀燭紅,月光初出柳城東。

     忽見隐侯裁一詠,還須書向郡樓中。

     卷468_48「尋花」劉言史 遊春未足春将度,訪紫尋紅少在家。

     借問流莺與飛蝶,更知何處有幽花。

     卷468_49「贈陳長史妓(本内宮人)」劉言史 寶钿雲和玉禁仙,深含媚靥袅朱弦。

     春風不怕君王恨,引出幽花落外邊。

     卷468_50「題王況故居」劉言史 入巷蕭條起悲緒,兒女猶居舊貧處。

     塵滿空床屋見天,獨作驢鳴一聲去。

     卷468_51「偶題」劉言史 遲日新妝遊冶娘,盈盈彩艇白蓮塘。

     掬水遠濕岸邊郎,紅绡縷中玉钏光。

     卷468_52「恸柳論」劉言史 孀妻栖戶仍無嗣,欲訪孤墳誰引至。

     裴回無處展哀情,惟有衣襟知下淚。

     卷468_53「夜入簡子古城」劉言史 遠火熒熒聚寒鬼,綠焰欲銷還複起。

     夜深風雪古城空,行客衣襟汗如水。

     卷468_54「桂江中題香頂台」劉言史 岧岧香積淩空翠,天上名花落幽地。

     老僧相對竟無言,山鳥卻呼諸佛字。

     卷468_55「僧檐前獨竹詠」劉言史 亂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淩虛引。

     欲以袈裟拂著來,一邊碧玉無輕粉。

     卷468_56「送人随姊夫任雲安令」劉言史 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

     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

     卷468_57「山中喜崔補阙見尋」劉言史 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白屋藜床還共入,山妻老大不羞人。

     卷468_58「偶題二首」劉言史 金榜榮名俱失盡,病身為庶更投魑。

     春娥慢笑無愁色,别向人家舞柘枝。

     得罪除名谪海頭,驚心無暇與身愁。

     中使不知何處住,家書莫寄向春州。

     卷468_59「嘉興社日」劉言史 消渴天涯寄病身,臨邛知我是何人。

     今年社日分馀肉,不值陳平又不均。

     卷468_60「席上贈李尹」劉言史 伛偻山夫發似絲,松間石上坐多時。

     瓢飲不曾看酒肆,世人空笑亦何為。

     卷468_61「弼公院問病」劉言史 一頭細發兩分絲,卧見芭蕉白露滋。

     欲令居士身無病,直待衆生苦盡時。

     卷468_62「惜花」劉言史 年少共憐含露色,老人偏惜委塵紅。

     如何遂得心中事,每要花時不厭風。

     卷468_63「代胡僧留别」劉言史 此地緣疏語未通,歸時老病去無窮。

     定知不徹南天竺,死在條支陰碛中。

     卷468_64「桂江逢王使君旅榇歸」劉言史 故人丹旐出南威,少婦随喪哭漸歸。

     遙想北原新壟上,日寒光淺水松稀。

     卷468_65「玉京詞」劉言史 絕景寥寥日更遲,人間甲子不同時。

     未知樵客終何得,歸後無家是看棋。

     卷468_66「葛巾歌(貝州漳南縣贈楊炯燗)」劉言史 一片白葛巾,潛夫自能結。

    籬邊折枯蒿,聊用簪華發。

     有時醉倒長松側,酒醒不見心還憶。

    谷鳥銜将卻趁來, 野風吹去還尋得。

    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霧。

     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門前逢暮雨。

    臨汝袁郎得相見, 閑雲引到東陽縣。

    魯性将他類此身,還拈野物贈傍人。

     空留棁仗犢鼻裈,濛濛煙雨歸山村。

     卷468_67「北原情三首」劉言史 錯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

    誰家白網車,送客入幽塵。

     銘旌下官道,葬輿去辚辚。

    蕭條黃蒿中,奠酒花翠新。

     米雪晚霏微,墓成悄無人。

    烏鸢下空地,煙火殘荒榛。

     生人更多苦,入戶事盈身。

    營營日易深,卻到不得頻。

     寂寥孤隧頭,草綠棠梨春。

     洛陽城北山,古今葬冥客。

    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

     近來送葬人,亦去聞歸聲。

    豈能車輪疾,漸是墓侵城。

     城中人不絕,哀挽相次行。

    莫非北邙後,重向洛城生。

     蔔地起孤墳,全家送葬去。

    歸來卻到時,不複重知處。

     疊疊葬相續,土乾草已綠。

    列紙瀉壺漿,空向春雲哭。

     卷468_68「林中獨醒」劉言史 晚來林沼靜,獨坐間瓢尊。

    向己非前迹,齊心欲不言。

     微涼生亂筱,輕馥起孤萱。

    未得渾無事,瓜田草正繁。

     卷468_69「江陵客舍留别樊尚書」劉言史 信陵門館下,多病有歸思。

    墜履忘情後,寒灰更濕時。

     委欄芳蕙晚,憑幾雪髫垂。

    明日秋關外,單車風雨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