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盡畏途。
山行阻篁竹,水宿礙萑蒲。
使越才應有,征蠻力豈無。
空傳人贈劍,不見虎銜珠。
江勢連山遠,天涯此夜愁。
霜空極天靜,寒月帶江流。
思起南征棹,文高北望樓。
自憐如墜葉,泛泛侶仙舟。
※卷87_51【過庾信宅】
張說
蘭成追宋玉,舊宅偶詞人。
筆湧江山氣,文驕雲雨神。
包胥非救楚,随會反留秦。
獨有東陽守,來嗟古樹春。
※卷87_52【盧巴驿聞張禦史張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贈之】
張說
旅竄南方遠,傳聞北使來。
舊庭知玉樹,合浦識珠胎。
白發因愁改,丹心托夢回。
皇恩若再造,為憶不然灰。
※卷87_53【南中贈高六戬】
張說
北極辭明代,南溟宅放臣。
丹誠由義盡,白發帶愁新。
鳥墜炎洲氣,花飛洛水春。
平生歌舞席,誰憶不歸人。
※卷87_54【嶽州山城】
張說
山城豐日暇,閉戶見天心。
東曠迎朝色,西樓引夕陰。
書觀千載近,學靜二毛深。
忽有南風至,吹君堂上琴。
※卷87_55【和尹懋秋夜遊灉湖】
張說
灉湖佳可遊,既近複能幽。
林裡栖精舍,山間轉去舟。
雁飛江月冷,猿嘯野風秋。
不是迷鄉客,尋奇處處留。
※卷87_56【與趙冬曦君懋子均登南樓】
張說
危樓瀉洞湖,積水照城隅。
命駕邀漁火,通家引鳳雛。
山晴紅蕊匝,洲曉綠苗鋪。
舉目思鄉縣,春光定不殊。
※卷87_57【遊灉湖上寺】
張說
湖上奇峰積,山中芳樹春。
何知絕世境,來遇賞心人。
清舊岩前樂,呦嘤鳥獸馴。
靜言觀聽裡,萬法自成輪。
※卷87_58【晦日】
張說
晦日嫌春淺,江浦看湔衣。
道傍花欲合,枝上鳥猶稀。
共憶浮橋晚,無人不醉歸。
寄書題此日,雁過洛陽飛。
※卷87_59【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張說
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
甯知沅水上,複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
短歌将急景,同使興情催。
※卷87_60【翻著葛巾呈趙尹】
張說
昔日接離口倒,今我葛巾翻。
宿酒何時醒,形骸不複存。
忽聞有嘉客,骊步出閑門。
桃花春徑滿,誤識武陵源。
※卷87_7【戲題草樹】
張說
忽驚石榴樹,遠出渡江來。
戲問芭蕉葉,何愁心不開。
微霜拂宮桂,凄吹掃庭槐。
榮盛更如此,慚君獨見哀。
※卷87_8【嶽州贈廣平公宋大夫】
張說
亞相本時英,歸來複國桢。
朝推長孺直,野慕隐之清。
傳節還閩嶂,皇華入漢京。
甯思江上老,歲晏獨無成。
※卷87_9【和魏仆射還鄉】
張說
富貴還鄉國,光華滿舊林。
秋風樹不靜,君子歎何深。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衆芳搖落盡,獨有歲寒心。
※卷87_10【和張監觀赦】
張說
日禦臨雙阙,天街俨百神。
雷茲作解氣,歲複建寅春。
喜候開星驿,歡聲發市人。
金環能作賦,來入管弦聲。
※卷87_11【寄天台司馬道士】
張說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還。
傳聞有仙要,夢寐在茲山。
朱阙青霞斷,瑤堂紫月閑。
何時枉飛鶴,笙吹接人間。
※卷87_12【下江南向夔州】
張說
天明江霧歇,洲浦棹歌來。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
城臨蜀帝祀,雲接楚王台。
舊知巫山上,遊子共徘徊。
※卷87_13【還至端州驿前與高六别處】
張說
舊館分江日,凄然望落晖。
相逢傳旅食,臨别換征衣。
昔記山川是,今傷人代非。
往來皆此路,生死不同歸。
※卷87_14【四月一日過江赴荊州】
張說
春色沅湘盡,三年客始回。
夏雲随北帆,同日過江來。
水漫荊門出,山平郢路開。
比肩羊叔子,千載豈無才。
※卷87_15【湘州北亭】
張說
人務南亭少,風煙北院多。
山花迷徑路,池水拂藤蘿。
萍散魚時躍,林幽鳥任歌。
悠然白雲意,乘興抱琴過。
※卷87_16【荊州亭入朝】
張說
巫山雲雨峽,湘水洞庭波。
九辨人猶擯,三秋雁始過。
旃裘吳地盡,髫薦楚言多。
不果朝宗願,其如江漢何。
※卷87_17【嶽州守歲】
張說
除夜清樽滿,寒庭燎火多。
舞衣連臂拂,醉坐合聲歌。
至樂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隻如此,來歲知如何。
※卷87_18【詠塵】
張說
仙浦生羅襪,神京染素衣。
裨山期益峻,照日幸增輝。
夕伴龍媒合,朝遊鳳辇歸。
獨憐範甑下,思繞畫梁飛。
※卷87_19【阙題】
張說
婚禮知無賀,承家歎有輝。
親迎骥子躍,吉兆鳳雛飛。
溫席開華扇,梁門換褧衣。
遙思桃李日,應賦采蘋歸。
※卷87_20【深渡驿】
張說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
猿響寒岩樹,螢飛古驿樓。
他鄉對搖落,并覺起離憂。
※卷87_21【惠文太子挽歌二首】
張說
碣館英靈在,瑤山美谥尊。
剪桐悲曩戲,攻玉怆新恩。
宮仗傳馳道,朝衣送國門。
千秋谷門外,明月照西園。
梁國深文雅,淮王愛道仙。
帝歡同宴日,神奪上賓年。
旒旐飛行樹,帷宮宿野煙。
指言君愛弟,揮淚滿山川。
※卷87_22【節義太子楊妃挽歌二首】
張說
西華三公族,東闱五可才。
玉環初受慶,金玦反逢災。
桂殿花空落,桐園月自開。
朝雲将暮雨,長繞望思台。
昔日三朝路,逶迤四望車。
繡腰長命绮,隐髻連枝花。
今春戾園樹,索然無歲華。
共傷千載後,惟号一王家。
※卷87_23【韋谯公挽歌二首】
張說
五瑞分王國,雙珠映後家。
文飛書上鳳,武結笥中蛇。
出豫榮前馬,回鸾喪後車。
衮衣将錫命,泉路有光華。
國騁雙骐骥,庭儀兩鳳凰。
将星連相位,玉樹伴金鄉。
歌舞侯家豔,軒裘戚裡光。
安知杜陵下,碑版已相望。
※卷87_24【右丞相蘇公挽歌二首】
張說
王宰丹青化,春卿禮樂才。
缁衣傳舊職,華衮贈新哀。
路泣群官送,山嘶驷馬回。
佳辰無白日,賓閣有青苔。
門歌出野田,冠帶寝窮泉。
萬事皆身外,平生尚目前。
西垣紫泥綍,東嶽白雲篇。
自惜同聲處,從今遂絕弦。
※卷87_25【崔尚書挽詞】
張說
相宅隆坤寶,承家占海封。
庭中男執雁,門外女乘龍。
鳴玉遊三省,摐金侍九重。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卷87_26【右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公挽詞二首】
張說
才美臨淄北,名高淮海東。
羽儀三省遍,漁獵五車通。
玉殿孤新榜,珠英落舊叢。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歎息書林友,才華天下選。
并賦三陽宮,集詩集賢殿。
具物衣如在,咄嗟長不見。
既哀薤露詞,豈忘平生眷。
※卷87_27【崔司業挽歌二首】
張說
海岱英靈氣,膠庠禮樂資。
風流滿天下,人物擅京師。
疾起揚雄賦,魂遊謝客詩。
從今好文主,遺恨不同時。
象設存華館,威儀下墓田。
鳳池傷舊草,麟史泣遺編。
帷蓋墟煙沒,幹旌隴日懸。
古來埋玉樹,流恨滿山川。
※卷87_28【李工部挽歌三首】
張說
錦帳為郎日,金門待诏時。
楊宮先上賦,柏殿幾連詩。
瞬息琴歌斷,凄涼箫挽悲。
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師。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從。
城臨丹阙近,山望白雲重。
會葬知元伯,看碑識蔡邕。
無由接神理,揮涕向青松。
常時好賓客,永日對弦歌。
是日歸泉下,傷心無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處鳥來處。
碑石生苔藓,榮名豈複多。
※卷87_29【贈工部尚書馮公挽歌三首】
張說
忠鲠難為事,平生盡畏途。
如弦心自直,秀木勢恒孤。
诏葬南陵道,神遊北鬥樞。
貴門傳萬石,馀慶在雙珠。
爵位題龍旐,威儀出鳳城。
路傍人泣送,門外馬嘶迎。
萬事非吾有,千悲是世情。
昔焉稱夏日,今也谥冬卿。
窅然長夜台,舉世可哀哉。
泉戶一朝閉,松風四面來。
石碑填駮藓,珠服聚塵埃。
誰言遼東鶴,千年往複回。
※卷87_30【徐高禦挽歌】
張說
蒲密遙千載,鳴琴始一追。
公卿傳世範,仁義續靈基。
不待南遊祿,何先北帝期。
玉棺從此閉,金鼎代相欺。
※卷87_31【奉和聖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張說
别館芳菲上苑東,飛花澹蕩禦筵紅。
城臨渭水天河靜,
阙對南山雨露通。
繞殿流莺凡幾樹,當蹊亂蝶許多叢。
春園既醉心和樂,共識皇恩造化同。
※卷87_32【侍宴隆慶池應制】
張說
靈池月滿直城隈,黻帳天臨禦路開。
東沼初陽疑吐出,
南山曉翠若浮來。
魚龍百戲紛容與,凫鹢雙舟較溯洄。
願似金堤青草馥,長承瑤水白雲杯。
※卷87_33【奉和聖制春日出苑應制(一作矚目應令,一作明皇詩)】
張說
禁林豔裔發青陽,春望逍遙出畫堂。
雨洗亭臯千畝綠,
風吹梅李一園香。
鶴飛不去随青管,魚躍翻來入彩航。
睿賞歡承天保定,遒文更睹日重光。
※卷87_34【扈從溫泉宮獻詩】
張說
溫泉啟蟄氣氛氲,渭浦歸鴻日數群。
騎仗聯聯環北極,
鳴笳步步引南熏。
松間彩殿籠佳氣,山上朱旗繞瑞雲。
不知遠夢華胥國,何如親奉帝堯君。
※卷87_35【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宮莊賦得筵字】
張說
鳳凰樓下對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
舊識平陽佳麗地,
今逢上巳盛明年。
舟将水動千尋日,幕共林橫兩岸煙。
不降玉人觀禊飲,誰令醉舞拂賓筵。
※卷87_36【先天應令】
張說
三陽麗景早芳辰,四序嘉園物候新。
梅花百般障行路,
垂柳千條暗回津。
鳥驚直為飛風葉,魚躍都由怯岸人。
唯願聖主南山壽,何愁不賞萬年春。
※卷87_37【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三首】
張說
金天誕聖千秋節,玉醴還分萬壽觞。
試聽紫骝歌樂府,
何如騄骥舞華岡。
連鶱勢出魚龍變,躞蹀驕生鳥獸行。
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雲翔。
聖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
腕足徐行拜兩膝,
繁驕不進踏千蹄。
髤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遠聽明君愛逸才,玉鞭金翅引龍媒。
不因茲白人間有,
定是飛黃天上來。
影弄日華相照耀,噴含雲色且裴徊。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蘭葉開。
※卷87_38【同趙侍禦巴陵早春作】
張說
江上春來早可觀,巧将春物妒馀寒。
水苔共繞留鳥石,
花鳥争開鬥鴨欄。
佩勝芳辰日漸暖,然燈美夜月初圓。
意随北雁雲飛去,直待南州蕙草殘。
※卷87_39【灉湖山寺】
張說
空山寂曆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禅室從來塵外賞,
香台豈是世中情。
雲間東嶺千尋出,樹裡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蘿薜易簪纓。
※卷87_40【幽州新歲作】
張說
去歲荊南梅似雪,今年薊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
且喜年華去複來。
邊鎮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
遙遙西向長安日,願上南山壽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