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羅索翻閱着交易得來的資料。
這份資料中,有許多關于靈根的常識,是他之前接觸的那些凡修所不知道的。
例如,靈根是如何發現的。
由于曆史的斷層,五十萬年前的人們并不知道靈根的存在。
之後十萬年時間裡,人們在追求長生不死的探索中,才逐漸了解到了靈根的存在。
在那個時代,人們主要通過修煉功法來識别靈根是否存在,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一些靈根很難修煉到相應的功法。
後來,人們才找到了測靈石這種珍貴的物品。
測靈石隻有宗門才有财力購買。
到了近代,人們研究出了測靈根的小法術,這種小法術隻需要修為達到離魂境,就可以掌握。
其實這些資料并沒有太多新意,隻是将原有的靈根重新整理分類,大多數是改良靈根的研究,而不是對靈根本質的研究。
有趣的是,李夢的金師伯在自己的研究中判斷:每個人都有靈根,隻是大多數人的靈根為沉睡之根,并認為人們隻要有方法便能覺醒靈根。
資料中有不少這樣的事例。
比如,修仙界最晚重塑靈根的人是一個藥師。
這藥師一生制藥,通曉藥理。
在六十多歲時,一次制藥過程中,無意中他制出了一小滴古怪的藥。
藥晶瑩剔透,散發着金光,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毒性,他親自服用,結果直接塑造了靈根。
之後他修煉仙門功法,在百歲築基。
築基之後還成了煉丹師,最後還成了大修士。
這位金師伯認為藥師制出的藥是藥師畢生的結晶,道入其藥。
原因在于專注于一道可以進入玄之又玄,不可言說的境界。
在這種境界中,往往能感覺到超越感官和理性的存在,而這一點已經是被證實的說法。
修仙界稱之為頓悟,這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
羅索對這故事不置可否,但金師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記載了另外一些讓他極為感興趣的事件。
世俗界曆史上存在一位鑄造靈劍的鑄劍師,這鑄劍師沒有靈根,但他一生鑄劍,已達道境。
因而當靈劍鑄出那刻,他能感受到靈劍靈性的存在。
這真實故事讓羅索極為驚訝,因為按這麼說,此人沒有靈根卻能分辨靈劍。
如果能分辨靈劍,能鑄造靈劍,那不就相當于得到一把靈器嗎?那羅索追求的後天靈根不就到手了嗎,因為靈劍也可以作為器靈根啊。
想到這裡,羅索激動不已。
沒有片刻猶豫,他當即離開扶于國,鑄劍去了。
這讓好不容易得到淩婆婆允許的李夢氣得大罵羅索騙子。
一個月後,羅索來到鑄鐵鎮,這裡是一個鑄造兵器的大鎮。
為此他服用了一枚回春丹,将自己變回一個少年。
因為鑄劍師是學徒制,鑄劍術并不流傳于外,很多名師招的學徒都極為年輕。
這個時期,朝廷要兵器,江湖中人也要兵器,因而鑄鐵鎮呈現熱火朝天的景象,到處都是打鐵聲。
羅索和十幾個少年一同排隊,進行力氣測試。
鑄劍并不是一件好工作,辛苦不說,還很難賺大錢,大多少年都對鑄劍的人生不抱希望。
和别的少年不一樣,羅索眼中洋溢着希望。
他知道他修仙之路要從這裡開始了。
六十年後,世人皆知鑄鐵鎮出現了一位鑄劍名師。
為了一把好劍,衆人慕名而來,競争激烈,甚至大打出手。
最後在朝廷的幹預下,設下了鑄劍名額,價高者得。
在鑄劍名師出名的第二年,當人們再次來到鑄鐵鎮,争奪今年的鑄劍名額時,卻發現鑄劍名師已悄然離開了鑄鐵鎮,隻留下了幾把絕世寶劍。
為了這幾把寶劍,江湖人争得你死我活,腥風血雨。
離開了鑄鐵鎮,避免世人的紛擾,羅索繼續磨煉自己的鑄劍術。
一百五十年後,羅索已經成為世俗界登峰造極的鑄劍師。
他的鑄造技藝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能夠鑄造出許多削鐵如泥、鋒利無比的名劍。
然而,他始終無法鑄造出一把靈劍。
曆史上雖然有鑄劍大師鑄就出靈劍,但修仙界的煉器師認為那是運氣使然,靈性自成。
然而,羅索并不認同這種觀點。
越是鑄劍,他就感覺到好劍能通靈。
不知不覺,羅索最大的願望不是修仙了,而是鑄出一把真正的靈劍。
兩百年後,王家鐵鋪,當晚雷雨交加。
羅索以老師傅的樣貌正忙着錘打一把劍胚。
這一天,他的學徒王鐵柱去世了,享年六十歲。
對于羅索來說,熟悉的人死去是十分正常的事,因而他從不和人深交,但這王鐵柱是羅索從小看到大的,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這小子在他的影響下成為一名熱愛劍的鑄劍師,他繼承鐵鋪後,全力幫助羅索打造靈劍,因為他和羅索有着同樣的奮鬥目标。
他一去世,羅索又要換個地方鑄劍了。
想到這裡,羅索感慨萬千。
他一邊錘打着劍胚,一邊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
他想起了這一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想起了在江湖中的生活,想起了那些求仙問道的日子,以及遇到的人和經曆的事。
他的錘打十分有節奏,如同擊鼓一般,又與雷鳴相呼應。
每一錘都仿佛蘊含着某種東西,注入到劍胚之中。
羅索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靈劍将成。
這種感覺從未如此清晰過,他身上的真氣不停地運轉,灼熱的劍身仿佛在吸收他領悟的功法真意以及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