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大賣
袅袅秋風起,落盡青石地面,一路金黃。
十月初九,恰寒露時節,又至青石鎮。
一輛牛車緩緩地朝青石鎮內駛入,牛車後面馱着一車的石甕,石甕裏面裝的正是豆豉。
李大成在前面驅趕牛車,後面坐着李珩。
待鄉裏的豆豉成熟後,李大成負責将鄉親們的豆豉都收集起來,到鎮子上販賣。
豆豉味美,可做菜品的佐料。
不少有經驗,善于種植的農戶不會将自己種的蔬菜賣到市場上,而是同鎮子上的食肆做成交易,農戶定期提供新鮮的蔬菜瓜果,食肆以貨幣易之。
這樣的獲得的錢幣往往更多。
李大成四處張望,一時拿不準主意,白雲屯向來自給自足,就算是做買賣,也頂多是一些小本買賣,将自己收成過剩的産品販賣給鎮子上來的小商販,很少有像現在這般直接同食肆合作過。
李大成:“依你看,該去何處為好?”李大成轉過頭來,這話是對李珩說的,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他愈發得覺得這孩子的見解很可靠,便下意識地詢問他的意見。
陽光有些刺眼,李珩眯着眸子,伸手遮擋光線,光線自五指間透過,散開在他的眉間,鼻尖。
他的目光落在那副被小心卷起來的畫上。
有些出神。
“茗溪苑。
”他還未回過神來,就聽見自己這般說。
李大成疑惑:“這不是家茶樓麽?”
李珩換了個姿勢,端正地坐好,将那卷畫捧在懷裏,一本正經地回道:“茗溪苑附近的食肆。
”
這話當然是李珩編的,不過也有依據,茗溪苑的人氣旺,久而久之,也就帶火了它所在的那條商業街。
一條商業街的附近怎麽可能沒有食肆。
李大成笑道:“你這娃子說話怎麽不一口氣說完。
”
李珩道:“叔沒給我這個機會講,我也不好插話是不。
”
李大成想了想,是這個理,他方才是真的插話了麽?一時也記不太清,索性作罷。
吐槽一番後,李大成也沒多在意,這茗溪苑的名字他說熟悉也熟悉,鎮子上賣茶的就這一家人氣最為旺盛,說不熟悉的原因那當然是他自己沒去過。
不過那食肆若是在茗溪苑的附近那一帶,想必生意定然也是不錯的。
李珩天生記憶好,加上上一次去過茗溪苑,因而兩人也沒多耽擱太多時間便順着路到了前直街。
這麽一看,這一帶果真是繁華,食肆,酒肆,書肆,木工鋪,雜貨鋪,擺攤的,挑貨的,行商坐賈,該有的都有。
李大成很快找到了一家生意興隆的食肆,同店內的小二商量後,小二态度也好,叫稍等一會,自個兒便去禀報掌櫃的。
李珩:“大成叔,我去買些筆墨。
”
李大成尋思讀書人筆墨耗費得快,再加上自己馬上就要做出一大筆生意,心情好得很,便道:“去吧,好孩子,到時候去東街集合。
”
李珩:“好的,叔。
”
告別了李大成,李珩并沒有去書鋪買筆墨,而是走進了茗溪苑。
茗溪苑的小二認識李珩,雖說過了那麽久,不過李珩長得俊俏,年紀小卻風度翩翩,在小二的心裏留下很深的印象。
再加上,小少爺吩咐過自己。
—“若是上次那個小孩來,便叫他上二樓去的包廂去,原位置,有他的東西。
”
“你家少爺真是這般說?”李珩不覺抱緊了懷裏的畫卷。
小二點了點頭,“原話确如這般。
公子二樓請。
”
李珩哭笑不得,江曜年紀頂多比他大兩歲,這稱他為小孩倒是還挺順口的,尚且不說他原身還是個二十出頭的成年人。
他沒叫他小孩,倒是叫這小孩先叫上了。
李珩愣了一會,還是跟上了小二的步子,“小孩……”
小二偏過頭:“甚麽?”他剛剛是不是聽錯了。
李珩尴尬地笑了笑,該死,怎麽說出口了,稍作掩飾後,又換上溫和可親的笑靥,“你家少爺在二樓麽?”
小二搖了搖頭,“少爺回去了。
”
李珩愣神,回哪兒,不在店鋪麽,是在家中嗎?
“敢問江少爺住何處,他的東西落在我這兒了。
”李珩試探道。
小二又搖了搖頭,他隻是個端茶水的夥計,本不應該說那麽主人家的事的,隻是看着李珩眼裏流露出的急切之深,倒底還是開了口,“不,少爺回洛寧了。
”
洛寧是大齊國的省城。
小二邊上樓邊說道:“我們這兒隻是少爺家中的一處財産,少爺不經常來,上次你能見到他都算是你運氣好。
”
李珩低頭看了眼懷裏的畫,心道:既是如此應當也沒有想過要将這畫拿回去。
果不其然。
在包廂中,李珩見案桌上擺着一個箱箧,周身雕有蓮花紋樣,底部鑲嵌玉石。
價值不菲。
箱箧未鎖,李珩打開來看,裏面是一副畫卷,還有一張紙條。
紙條上隻寫着一句話。
字跡行雲流水,落筆處筆力勁挺,清秀中又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