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猎户座1):重一数

首頁
    6500萬年前,火星薩希斯高原 金星人類登陸火星已有近百年的曆史,火星表面的70%覆蓋着海洋,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氣候溫暖而濕潤,但比起金星還是顯得有些寒冷。

     金星人類的火星基地分布在淡水資源豐富的薩希斯高原附近,基地的主要用途是科研和耐寒作物的育種。

     剛剛降落到火星基地的尼古拉·特斯拉和阿博特遇見了他們的老熟人費爾曼上校,他作為金星聯盟高層的代表,正在組織和協調火星臨時落腳點的擴建工作。

     “上校,聯盟高層的轉運計劃何時開始?困難一定很多吧?”阿博特對費爾曼上校說道。

     “是的,困難太多了,除了運力不足,更大的難題是火星上這些基地最多隻能容納幾千人,擴建工作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費爾曼上校答道。

     尼古拉·特斯拉盤算着火星現有的條件和可利用的資源,生存空間和場地不是問題。

     火星陸地面積足夠大,地貌條件好于金星,有高山、丘陵以及大江大河沖擊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适宜耕種。

     農業和畜牧業隻要有勞力,再加上智能機器人的配合,很快就會發展起來。

     金星人類早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的智能階段,移民到火星,即使能夠忍受生存條件和生活品質的巨大變化,恐怕也無法容忍退回到農耕時代。

     特斯拉和阿博特雖然已經确定了脈管超光波電站的建設方案,但那不是一日之功,更何況脈管電站的建設本身也需要大量的電力。

     “電力是文明的基礎,上校,我猜擴建工作首先是要多建幾座電站吧?”特斯拉問道。

     費爾曼上校肯定了特斯拉的猜測,電站建設确實是擴建工作的首要任務。

     由于火星距離太陽較遠,太陽能資源遠遜于金星和地球,火星基地現有的電力主要依賴于幾十年前建造的一座小型核電站。

     阿博特提醒特斯拉,在他昏睡期間,金星的一座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後來金星聯盟立法全面禁止在金星上建設核電站。

     “所以你們才對我的超光波理論如此感興趣,在塔島建設了第一座超光波電站。

    ”特斯拉向阿博特問道。

     “唉,金星的事情就不提了,我們還是先讨論一下火星電站問題吧。

    ”費爾曼上校面對兩位科技大神無奈地提醒着,“火星上的小型核電站是建在金星以外,風險被隔離,但如果大量的金星人類移居到此,那麼禁核的法律對于火星就會同樣有效。

    ” “增容核電不能考慮,我們可以利用火星豐富的水電資源修幾座大壩,建設水電站。

    ”阿博特院長邊說邊計算着水電站的功率。

     他突然靈光一閃,問特斯拉,“水電的總裝機電量可能遠遠不夠,我們能否在脈管電站建成之前,先在火星表面建一座塔式超光波電站?” 特斯拉一驚,擡頭問道:“金星塔式電站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你還要在火星上再建一座?” 阿博特回應道:“金星電站功率太高了,所以引發了危機,我們在火星上完全可以建一座小型迷你電站。

    ” 尼古拉·特斯拉聽懂了阿博特的意思,超光波電站的原理是建設一個長度超過18萬公裡的連續結構,因其長度超過超光波的一個完整波長,也即170360公裡,結構被超光波波長入射,吸收大量的能量,熱能轉化為電能,就成為了超光波電站。

     超光波電站的輸出功率取決于結構的直徑,可以理解為把碳納米管編織成繩子,電站功率的所謂大小取決于繩子的粗細。

     “尼古拉,咱們認真算一下,如果用一根細繩子,建成一座小型超光波電站,把它作為脈管電站的過渡,應該是可行的。

    ” 阿博特說着,彈開了火星全息地圖,藍色海洋覆蓋,陸地上森林河流密布的火星清晰地漂浮在三人眼前。

     尼古拉·特斯拉的視線落在薩希斯高原的火山群之上。

    他指着三點一線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的三座火山說道: “我們可以把塔式電站的基座建在中間的這個火山口上,這裡地形平坦,又無需砍伐樹木,施工條件比較好。

    ” “還有一個好處,火山口是與火星内部岩漿聯系的通道,我們可以更好地監測火星内部的熱反應,如果火山口監測不到較大的地貌變化,那其它地區就肯定是安全的。

    ”阿博特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