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文墨走上前來解釋,“這叫‘陰陽耦合紋’,内外兩側各占一部分,需合起來才能解讀其含義。
”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小斌追問。
“這是一種權力象征,隻有能進入此門者才能真正了解花紋的意義。
”
“形式主義啊!”
元翔笑着說,“這簡直多此一舉!”
文墨點了點頭,“這類設計确實在早年僅出現在貴族階層,并逐漸被淘汰,但在墓葬中仍得以保留。
”
我心裡一動,“這麼說來,前面會不會是某處墓葬呢?”
“不一定!斷代不準确,還無法确定。
”
袁安四處張望,“根據這些現象,很可能是某個墓葬。
”
說完看向我的舅舅,“您覺得呢?”
舅舅凝視羅盤片刻後開口:“這裡雖然是個陰宅佳地,磁場雖有些紊亂但基本方位明确。
甲巳單陰、乙辛位主,确實是極佳選擇。
”
袁安點頭,“文墨年輕卻見聞廣博,不知師從何處?不知道尊長是否健在?”
###第五十七章墓道中的秘密
李濤的問話讓我感到非常困擾。
他直截了當地詢問他人長輩是否健在,實在是失禮之舉,換作是誰也覺得不自在。
不過蘇墨對此并沒有生氣,隻是默默地看了看李濤,并未回應。
李濤的話顯然并非空穴來風,或許他是在試探蘇墨,甚至他已經猜測到了蘇墨的真實身份。
然而蘇墨依舊沒有作出任何反應,這令李濤顯得十分尴尬,嘴唇微微一動卻沒有開口,最終隻揮了揮手示意我們繼續前進。
我們順着通道前行,前方确實出現了袁安提及的壁畫。
盡管我還沒有仔細研究其内容,但這些畫的出現無疑增加了這個地方陰森而古老的氛圍。
手電筒的光芒下,我在牆壁上逐一打量那些畫像。
當第一眼看到時,心中不由泛起一陣熟悉的感覺,仿佛曾在哪裡見過這類圖案。
畫風古老,黑白色調清晰分明,線條簡潔,但表達力非凡,叙事風格明顯。
兩邊石壁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場景:左側描繪戰事,右側則是日常生活片段。
最左側的一幅圖描述了一次宏大的戰鬥場面,雙方對陣規模盛大,雖細節豐富卻顯得有些淩亂。
然而畫面中有一人物引人注目,此人頭生雙角,站于一方軍隊之前,英姿勃發。
聯想到先前的情況,不難推測這位角首之人應是蚩尤,對面自然是軒轅黃帝的軍隊。
第二幅壁畫繼續描繪着這場激烈交鋒,顯示蚩尤率領下的九黎部落一度占據上風。
從畫面内容上看,曆史記載大緻相符。
鄭明走了過來,審視後說:“這顯然是涿鹿之戰的場景,相比傳說中的神魔元素如風雨師與魃龍等神話故事而言,這些圖像看起來更像一次實際發生的軍事沖突。
唯一的奇怪之處便是蚩尤頭部上的犄角。
”
我略作思索回答道:“或許可以有兩層解釋。
一種可能,曆史上我們的祖先土地确實存在異形人類群體,因人口稀少被我們同化或**;另一種可能是蚩尤族中存在一種罕見的遺傳特征——例如頭頂生角的現象,但随着他們的覆滅消失無蹤了。
”
鄭明确然若有所思地點頭,繼而一笑,“好吧,讨論這個問題沒有實際意義了。
數千年前的事情無法證實,讓我們專注于接下來的内容。
”
來到第三幅壁畫跟前時,他立即驚愕地說:“等等,剛才占據優勢的九黎部落怎麼變得人數驟減了?”
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從最初的壯觀場面迅速轉變到現在,九黎部落的數量似乎銳減。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皆是一臉疑惑。
鄭明猜測道:“或許是畫家厭煩繪畫繁瑣的過程,簡化處理了一些人物形象。
”
我認為這個理由難以成立。
“不太對,如果真是省筆,他們理應對敵人減少刻畫才是邏輯。
”
轉眼發現蘇墨靠近牆壁凝視,便跟随過去查看他在研究什麼。
靠近之後,我看見蘇墨的手電聚焦在一群若隐若現的模糊影像上。
“你在看什麼?”
我輕聲詢問。
蘇墨擡眼指出:“這些模糊的影像表現得很特殊,它們與之前的清晰的人物畫法不同。
”
果然如此,通過調整視角和光源強度,隐約可見一些虛影,這使得原本身材高大衆多的九黎戰士突然減少之謎得到了解答——這些人其實仍在,隻是畫成了半透明的狀态,除非靠攏才能看出。
但一個新問題随之而來——為何采用此方法?
“應該是年代久遠導緻部分褪色吧?”
鄭明輕松地說。
二哥皺眉搖頭不同意這種看法,“這地方似乎并不簡單……為什麼獨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