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3章 看起来年富力强

首頁
    鲨膽彤說道:“明年港府要去好兆頭,拍地王,你們說,他會不會入場?”“一定會。

    ” 李老四面色忽然深沉:“我聽說華人置業已經成功私有化,并且在改建名下大廈。

    ”衆人又呆了:“華人置業退市了?” “沒錯,陳董給我的消息,負責此事的是黃世同。

    ” “華人置業名下的這些大廈不是在灣仔就是在中區,按照最低容積率比,最起碼都可以擴大5倍的面積。

    ”李老四說道:“一個懂這個套路的人,怎麼可能會不入場地産?” 長久以來, 本港開發商在開發物業的時候都有一個習慣性的選擇, 如果名下有地産在灣仔、中區的,那麼一般隻會出售住宅, 如商鋪、寫字樓都會放在手中收租。

    沒别的, 隻因灣仔、中區的商業出租回報率很高,年平均都可以達到10%以上! 陸文東先私有化華人置業,後大手筆改建大廈, 這是地産商的慣有套路!他是行家!. 鳄魚的面紗正一點一點被撕下, 本來談笑風生的四大家族一群人忽然不寒而栗。

     華人大亨們忽然齊齊轉向殺進地産不是沒有緣由,本港是石頭城, 山底下全部都是石頭,。

    所以最早的時候, 港島最常見的職業是石匠, 比如說最早來港定居的客家人,他們一開始就是以打石為生, 然後又聚居在石礦左右, 慢慢就繁衍成了村落、小鎮。

     港島這個地方幾乎沒有什麼天然資源, 甚至當年鬼佬看中的都不是港島而是舟山,實在是沒的選擇才選中港島這個不毛之地。

     這鳥地方氣候潮濕、悶熱,蚊蟲比拳頭還大, 動不動就有什麼瘧疾等疾病…鬼佬哪有心思發展這地方? 也不過就是當它是個貿易中轉港。

    為了方便, 又搞了諸多的專營權, 比如說規定怡和等洋行專賣鴉片,至于進出口權那更是非洋行莫屬。

    而華行呢, 隻能做華人之間的生意, 就這樣還冒出來一個吊打洋行的南北行!從一開始, 港島這個地方可供華人選擇的行業就不多,那時候, 絕大部分的華人都在碼頭上厮混,也因為這, 才有各種社團出現。

    可以說, 港島今天完全是鬼佬一手造成的。

    轉變來自于50年代, 那時候每年起碼有幾十萬人跑來港島, 鬼佬一時不察也沒有準備, 索性就放手讓華人自生自滅,因為這, 出現了一次震驚全球的石狹尾失火事件,當時有數萬人流離失所, 搞的聯合國嚴厲譴責港府以及大英的不作為,那時候港府才被逼無奈開始搞公屋… 誰曉得, 公屋反而成了穩定港島的一項重要籌碼。

    人口增多, 照道理來說鬼佬應該轉過來發展地産才對,結果鬼佬認為這些流民遲早都要回去, 而那些洋行也是這個判斷, 所以他們始終堅持整棟售樓… 港島總算給華人大亨們開了一扇窗, 當時一些眼光犀利的人士為了方便售樓也方便這些跑來港島之人買樓, 便先搞出個分層銷售, 其後又嫌分層銷售還是不夠接近市場,所以又搞出來公共契約(公攤), 如此, 華人才得以殺進地産, 并在幾十年時間中發展壯大至今。

     港島的地産市場完全是在鬼佬的不作為以及華人的努力下,這般發展而成… 對于華人而言, 他們唯一突破鬼佬藩籬的機會就在地産!陸文東知道這點, 四大家族更知道這點。

     李四忽然道:“我聽說海外信托銀行也跟陸先生有關?”“沒錯。

    ” 郭家的家主郭德勝說道:“還不止這一點。

    ” “發仔跟我說,海外信托銀行在跟新鴻基接觸,準備并購新鴻基。

    ”此發仔自然不是什麼神仙發, 而是郭德勝跟李四老友馮景禧的兒子馮永發。

    當年, 郭德勝、馮景禧、李四三人合資設立永業公司,專門用來發展地産。

     其後三人再合作成立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即新鴻基地産公司前身。

     六十年代, 因大陸翻天覆地, 本港出現第一波移民潮,三人買入大量土地, 在三年内建成逾20座大廈, 其時經濟好轉, 新鴻基獲巨利, 三人成為三劍俠。

    隻不過, 這年頭向來是可以共患暖絕不可共富貴, 新鴻基好轉之後,三人矛盾不斷, 便索性分家, 郭德勝跟李四繼續做地産,并跻身四大家族, 而馮景禧則搞了政權跟銀行,也算是春風得意。

     李四一呆:“我怎麼不知道?” 郭德勝看他一眼:“你很久沒有去看老馮了。

    ”李四咳嗽聲:“最近忙。

    ” “現在銀行業搖搖欲墜,這人卻想并購新鴻基,到底什麼意思?”“自取滅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