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規矩
莫非不是德妃?
若德妃剛目睹過她與禮王糾葛,此刻又見皇帝對她噓寒問暖。
哪怕德妃城府再深沉,總不該半點反應也無。
察覺其中或有蹊跷,常清念隻得暫且按下此事,轉而提起另一樁:
“大行皇後喪儀過後,宮中諸事繁雜,想來要勞煩德妃娘娘費心了。
”
常清念輕嘆一聲,仿佛真是在替德妃煩憂:
“還望娘娘保重玉體,日後妾身等人皆要仰仗您呢。
”
常清念這話來得突兀,德妃不解其意,便隻謹慎回應,教人挑不出錯兒來:
“多謝常妃妹妹。
隻是宮中之事,泰半都是由岑貴妃在打理,本宮不過是從旁協助罷了。
素日本就沒什麽好費心的,也算是半個閑人。
”
聽出德妃隻是說些場面話敷衍,常清念并不感到意外,心中暗自籌謀着,該如何消解德妃對她的防備。
須臾間,計上心頭。
常清念羽睫微垂,遮住眼底精光,輕聲抛出誘餌:
“德妃娘娘過謙了。
岑貴妃雖為衆妃之首,可若大行皇後生前,曾屬意您為繼後呢?”
德妃眉心微蹙,心中頗為意外,不由追問道:
“此話當真?”
見德妃果真在意,常清念驀地挑唇,隻道:
“大行皇後臨終前,唯有妾身陪伴在側。
此時妾身同陛下說什麽,什麽便是真的。
”
德妃深深看了常清念一眼。
常清念言下之意,便是坦蕩承認所謂繼後人選是謊話,可那又如何?
恰如常清念所言,皇後生前見的最後一人便是她,任誰也無從分辨她話中真假。
“悫妃向來不得聖心,岑貴妃與本宮之下,你便是這宮中第三人。
如今你在皇上跟前正是稀罕,那個位子,你何妨不能替自己争一争?”
德妃仍舊不曾放下戒備,淡定發問道。
常清念提裙跨過門檻,不妨落足地有一處小積窪。
泥水瞬間浸透羅襪,吸附在腳踝上,好似冰涼水蛭。
“妾身愚鈍,頂多做個輔弼之人,如何能與諸位姐姐相争?”
常清念扶着承琴的手,走得愈發謹慎、緩慢,悠然嘆道:
“更何況陛下英明神武,自有決斷,妾身不過是承蒙長姐庇佑,眼下略得臉些,如何敢妄圖左右聖意?”
經過太極門後,鳳儀宮檐脊仙獸已遙遙在望。
見德妃仍在垂目思量,常清念為表歸順之意,便主動請纓道:
“婁美人如今身懷龍裔,妾身正琢磨着擇日過去探望,不知娘娘可願允準?”
德妃頓住腳步,轉頭看向常清念,隻見她眸光空明清澈,唇角卻噙着笑意,耐人尋味。
眼前這位常相次女,倒是比自己預想中更深藏不露。
德妃收回目光,語氣平淡地道:
“你很擅長體察人心。
”
常清念謙遜垂頸,說道:“妾身隻會耍些小聰明而已,萬望能入德妃娘娘的眼。
”
雖不知常清念為何押寶在她身上,而非看似更有希望的岑貴妃。
但經過此番交談,德妃已經明了,縱使她眼下對常清念仍有疑慮,卻也定不能放常清念走,否則便是讓岑貴妃如虎添翼。
見德妃态度有所松動,常清念終于尋到機會,便狀似不經意地道:
“說來妾身今晨回殿時,曾在廊上撞見一人,那人似是刻意躲着妾身,也不知是誰這般鬼鬼祟祟……”
德妃沉吟片刻,回憶道:
“本宮隻記得悫妃好似出去過一趟,旁人皆離得遠,本宮未曾留意。
”
常清念微眯杏眼,心中轉過幾個來回,緩緩道:
“原來是悫妃,妾身還道是誰。
”
常清念頓了頓,又故作好奇地問道:
“妾身聽聞,悫妃與太後娘娘出自同族?”
德妃颔首,既已決意收攏常清念,便含糊叮囑道:
“皇上與太後并非親母子,你切記莫要與太後走得太近,否則便是自尋死路。
”
“是,多謝娘娘提醒。
”
聞知自己猜的不錯,常清念恭敬應下,福身送德妃離去。
承琴舉着傘,陪常清念伫立在雨中,目送德妃身影消失在流霭與曙色間,忍不住低聲問道:
“娘娘,您相信德妃所言嗎?”
她們撞見的偷聽之人,會是悫妃嗎?
又或者正如常清念最初懷疑的一般,那人就是德妃。
悫妃不過是德妃設下的障眼法,此刻故意想要誤導常清念而已。
“信與不信,眼下也總歸做不了什麽。
”常清念垂眸暗嘆。
如今她在宮中沒有根基,德妃也好,太後也罷,無論哪一方,都不是她能輕易撼動的。
足底被雨水浸過,身上便不住發寒,常清念轉身步入鳳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