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托付!

首頁
    有了蘇允做下的場面,文家對蘇家父子特别的熱情,原本蘇轼不願意在大年初二打擾文家,但李氏卻是堅定要蘇轼留下來住在家裡。

     李氏是這麼說的:“若是讓叔父大過年的在客棧裡住,這要是傳揚出去,我文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叔父請務必住在家中,讓朝光、葆光幾個孩子跟他們叔父盡盡孝!” 朝光、葆光乃是文同的孩子,文同生子五、女二,共七人。

     長子文朝光,二子文葆光,三子文埀光,四子文務光,五子早夭未名,長女早亡。

     果然,之後每天文同的幾個孩子早上都過來請安,還拿着書本向蘇轼請教問題,蘇轼對老友的子女自然是非常上心的,但有請教,知無不言。

     初三的時候,蘇轼這般收到了弟弟蘇轍遣人先送來的消息,說他們初十會抵達陳州,這讓蘇轼十分高興。

     蘇轼安安穩穩住在了文家,蘇允本想着趁這個時候好好地逛一逛陳州,但卻被蘇轼給抓住了,讓他跟着文家四子以及蘇邁一起讀書。

     照蘇轼的說法是:天天到處無所事事終究不是什麼好事,靜下心來讀讀書,才是正經事。

     蘇允倒是不拒絕,畢竟蘇轼自己親自給幾人講解經義呢,能夠親身聽到蘇轼這個千古大偶像講課,的确比遊覽一個陳州要有趣得多。

     陳州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玩的,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大多數城市都沒有什麼好玩的,城市設施大多不太完善,與後世相比,根本是沒有辦法比的。

     而那些值得稱道一些的勾欄柳巷什麼的,蘇允也不想玩,無他,前世玩膩了都。

     就蘇允自身的狀态來說,他就是前世見太多,吃太多,玩太多,以至于對待許多事情已經失去了好奇心,這才導緻他的心理疾病比較嚴重。

     不過他終究是有求生本能的,想要靠近蘇轼這個自愈能力超強的人身上汲取營養,重新喚醒對生活的熱愛。

     所以,他這才鞍前馬後,什麼事情都想在了前面,就為了留在蘇子瞻的身邊。

     現在看來他的籌謀應該是比較成功的,這不,蘇轼已經主動開始教導他讀書了。

     不過,最讓蘇允期待的是黃州的生活。

     這個時代的黃州自然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陳州不足道,黃州比陳州更加偏僻簡陋,但到時候的黃州會有東坡、會有臨臯亭、會有雪堂、會有赤壁。

     蘇允一邊讀書,一邊期待黃州的生活。

     蘇轼倒是在不斷地測試蘇允在讀書上的天賦,隻是蘇允讀書不求甚解,雖然常有新意,但一些枝微細節處卻總是不願意深究,蘇轼嘗試着糾正,但見蘇允自己興趣不大,便不再多加提醒了。

     初十這天,蘇轼早早就起來了,帶着蘇允蘇邁等人來到了陳州城外,等候到了中午,兩輛馬車才姗姗來遲。

     蘇轼見到蘇轍,終究是忍不住淚下,蘇轍卻是頗為沉穩,抱了抱兄長的肩膀,低聲撫慰了幾句,然後看向蘇允等人。

     蘇轼趕緊給蘇轍介紹在場諸人,文同一家不用多加介紹,主要便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