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初见

首頁
    太祖開國後沒多久借一次酒宴逼迫所有的将軍交了兵權,席間太祖道“與爾曹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高崇文的姑姑高明溪便是那時嫁入宮中的,隻為消除猜疑,隻為上下均安,無人問她是否願意。

     太祖駕崩後高明溪晉封為淑妃,但她卻決意到雲華寺出家,這幾日高崇文日日為她送藥,淑妃因夢魇被折磨得沒有人形,身體如同紙張般薄,面容蒼白憔悴。

    喝了幾天藥後确實有好轉,每日能睡上幾個時辰,人也有了些精神,今日見高崇文已經能夠坐起來了,高崇文趕忙扶住她,讓她躺下。

    淑妃卻執意要起身,滿懷期待地說,“今日宮裡傳來消息,長清要随長樂公主來雲華寺給陳國公主做法事,我得梳洗梳洗,或許結束後有空清兒會來看看我。

    ”高崇文不忍拒絕,扶着她坐到妝台前,“那就讓念珠給姑姑梳妝吧,我去給姑姑煎藥”,說罷便往廚房去了。

     高崇文手上動作不停,卻思緒萬千。

     如今立儲之事沸沸揚揚,官家卻遲遲不立太子,其中緣由并不難猜,官家自然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他最屬意的是德妃的兒子楚王,可官家卻不能這麼做。

     當初太祖駕崩,官家作為太祖的弟弟本不能繼承大統,但官家昭告天下太後薨逝前曾将其與太祖聚于一處,并命首相陸秉在旁記錄。

    太後說“月朝覆滅乃其無長君所緻,汝死後當傳位于長君。

    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

    ”故而按照遺诏該立最年長的兒子,也就是先太祖長子秦王趙賢昭。

     當初助官家登上皇位的遺诏,如今卻成了他的一個心病,不論這個遺诏是真是假。

     朝堂之上大部分朝臣紛紛站隊其中一人,若是站對便飛黃騰達,站錯便難逃一死,他們以生命做賭注謀求一個前程,古往今來,朝代更疊之際朝臣皆是如此,高崇文亦是想如此來謀求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前程,彼時可為母親報仇,高家上下和母親族人也不用活的惴惴不安。

     忙活完,他蓋上藥罐的蓋子,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待藥熬好。

     熬藥的過程總是苦澀且漫長的。

     待藥熬好,已是申時,院子裡已經點起了燈,淑妃身上蓋着鹿皮裘服坐在院中向外張望。

     “院裡風大,回屋等吧”高崇文将手中湯藥遞給她。

     “我想早些見到清兒,若我身子好些,我多想白日便去寺門口看看我的清兒,”淑妃神情戚戚,高崇文也不忍再勸,起身替她更換袖爐中的炭火。

     “崇文,代我彈首曲吧,清兒若聽見了便知道我在等她,一定會來看我的”,淑妃接過袖爐,站起身來與高崇文說,旋即她又改口,“算了,許是什麼事耽擱了,天暗了,早些回去的好”。

     “姑姑放寬心,已是申時,今日公主們定是會住在寺裡,那就一定會來看望姑姑。

    做法事過程繁瑣,難免來得遲些,姑姑不必着急,我在這陪着您等長清”。

     為了安撫姑姑,高崇文輕撥案幾上的仲尼式七弦琴,這把琴琴面遍布流水小蛇腹斷紋,聲音寬宏松透,他便奏以一曲《鷗鹭忘機》。

     靜谧的夜晚,伴着潺潺流水,款款的琴聲緩緩流出,靜谧空靈,而高崇文卻無法靜下心來。

     一曲畢,高崇文想給淑妃再換一爐炭火,卻見一抹光亮越來越近。

     “母妃!你好些了嗎”長清撲入她母親的懷抱,淑妃淚眼朦胧,哽咽地應了一聲。

     與長清一同來的還有一個女子,十四五歲的模樣,梳着雙髻卻未帶冠,身着藕色外袍,應該就是長樂公主了,高崇文向公主行叉手禮,公主微微欠身。

     “外頭冷,咱們都回屋說,”淑妃拭了拭眼淚與衆人說道。

     “不了”,高崇文與長樂公主異口同聲,高崇文作揖示意公主先說。

     “送姐姐到這我便心安了,姐姐與淑妃娘娘久未相見,長樂不便打擾,就先告辭了。

    ” 高崇文也随之答道,“臣亦是如此想的。

    ” 淑妃慈愛地撫了撫長樂的臉頰,許久未見,長樂清瘦了不少,眼中也多了許多疲倦,她有些心疼。

    她剛想挽留長樂,長樂便開口道:“長樂一切安好,娘娘不必憂心,長樂今日确實有些累了,娘娘不必挽留了。

    ”長樂其實很依戀淑妃給予她的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