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賈琏聽了賈琰中了小三元的消息後大喜,拍着他的肩膀說:“好小子,真給咱們府上争光,祖母他們知道了也必定高興壞了。
”
誇贊完賈琰又看問一旁的賈寶玉說道:“寶玉,這回的成績也很好,你們兩兄弟同時中了秀才,合該是一樁美談,等回了府,就讓祖母給你們好生慶祝一番。
”
賈寶玉聽了賈琏的誇贊,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賈琰聽賈琏提到賈母,也不由得想起京中的親人,也不知道祖母現在身子可好,他和賈寶玉都不在身邊,太太應是心中十分挂念的,還有林妹妹在府中一切可好……
賈琰想着這些,原本中了“小三元”的喜悅也被沖淡了些,離家的時間越久,他心中越是想念家中的一切。
或許人大多都是如此,剛離開家的時候還不明顯,但是在外的時間越久,越是想念家裡,一旦有了感情,越難割舍。
就如賈琰剛來到這個世界時,他還是以一種看客的身份,看待這個世界的人和事,尤其是在知道他可能來到了一個紅樓的世界時,他還處于一種看故事的态度來看周圍的一切。
但當他在這裡待的久了,慢慢地他由一個新生兒的身份真實地接觸身邊的一切,感受着太太王夫人對他和賈寶玉的疼愛,老爺賈政嚴肅的身影,賈母的關懷,與賈寶玉的一同成長,姐妹兄弟間的歡聲笑語時。
他開始淡忘以前的一切,隻記得自己是榮府王夫人的兒子,也是賈寶玉的哥哥,他是榮國府的二爺,他叫賈琰,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是他的家,他的人生。
無論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都改變不了他是這裡真實存在的人,無論未來如何,他都是賈家的子孫,他一直都在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同時也肩負起屬于自己身為賈家子孫的責任。
這樣想着,賈琰心中也産生了想要回家的急迫感,想要與家中親人們分享此次中了秀才的喜悅。
但想着不久後便能歸家,而且過兩天還會有“謝師宴”也隻能按捺住此時急切的心,讓自己冷靜下來。
……
看完榜,又與其他“新任秀才”們互相恭賀一番後,賈琰他們便坐上馬車,打道回府了。
回府後,又免不了與聽到消息上門來恭賀的金陵旁支,舊親們打一番交道,賈琰他們才得以休息。
——
自院試後,賈琰小三元的名聲便傳出去了,雖然都是一樣中了秀才,但小三元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
正所謂,每屆能出好幾十個秀才,但小三元十幾年都難出一個,所以才顯得更加金貴,也更讓那些讀書人們追捧和向往,畢竟能得“小三元”稱号的都是每屆的天之驕子,就說每回的案首都不是輕易就能考中的。
話說,自從賈琰成了這屆的小三元後,人們稱呼他就有了一個戲稱“三元兄”,賈琰聽到這個稱呼後,簡直哭笑不得,雖然知道這是個美稱,但也不必如此稱呼他。
……
自從中了秀才後,賈琰非但沒閑下來,反而他現在的生活,每天比考試前還要忙碌。
就比如說,金陵的學子知道他中了小三元後,紛紛下帖邀請他參加各種宴會,美名其曰,相互認識認識,還可以互相讨教一下學問。
沒了要備考的借口,賈琰也不好總是推脫,不然容易讓人說清高,中了“小三元”便瞧不起他們,況且别人真心邀請,他也不好總是推拒,總歸忙完這陣後,他也該回京了。
賈琏已經給家中去了信,同時也在籌備回京的事宜,就連他這裡,晴雯也開始打點他們的行禮隻待他和寶玉參加完“謝師宴”,便啟程回京。
所謂的“謝師宴”,也是衆人約定俗成的規矩,學子們在中了秀才後會由當地官府帶頭,給衆位學政、監考官和學子們辦一個宴會,也就是“謝師宴”。
一方面是為了,讓這批考中的學生能夠有機會感謝考官們的提拔,當然主考官有意收徒的話,也可以在這批學子中挑選有才能的學生。
再則,從另一方面來說,監考官們也是這批中了秀才的恩師,理應拜見一番,今後入了官場,也可以說誰是誰的“坐師”。
……
謝師宴這天,晴雯特意為賈琰拿了身新衣服換上,說:“二爺這回中了小三元,參加謝師宴時合該穿的鮮亮些,可不能落了下乘。
”賈琰無法,隻能随了她的心意換了身新衣裳。
出門時隻見賈琰,身穿靛藍色湖綢暗紋錦袍,腰間束着青色祥雲寬邊錦帶,烏黑的頭發束起來戴着鑲嵌了大顆珠寶的白玉冠,腰間佩戴了雙魚羊脂玉佩,唇紅齒白,眉眼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