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開了春,京城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鬧,城裡的商鋪也陸續開了張,街道上的販夫走卒也日漸多了起來。
近日的京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榮國府嫁女”一事,新娘子的嫁妝毫不誇張的說從城南一直排到了城北才堪堪擺下,人們常說的“十裡紅妝”可見不虛,這場面一時成為了衆人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
話說那榮國府也是京中的老牌勳貴之家,其後人也是開國四王八公之後,隻是近些年子孫都無甚出息的,才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前些時候他家嫁女的場面十分盛大,一時又讓衆人重新注意到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公府,不禁感歎不愧是老牌的勳貴之家,其底蘊還是新興世家所不能比的。
——
京中,榮國府正是一片喜氣洋洋的場景,就連大門外威嚴的立在那裡的兩尊石獅子,胸前都挂上了大紅色的綢花。
府中,小厮丫鬟們正不斷的忙碌着,今兒個府中有喜事,他們府中的大姑娘出門子,就連他們這些下人們都帶着喜氣。
賈元春房内京中有名的全福人姜老太太正為其梳發,囗中說道:“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再梳梳到尾,舉案又齊眉。
”
梳了妝,賈元春坐在梳妝鏡前看着鏡中的自己:“平日裡柔順的烏發全部盤了起來,頭戴鳳冠,眉眼間盡顯端莊大氣,額前墜了一顆東珠又平添一絲妩媚,不會顯的太過呆闆,身穿大紅色的嫁衣端坐在鏡前。
”
旁邊的貼身丫鬟笑道:“姑娘這身裝扮很是漂亮,保管新姑爺見了姑娘就移不開眼睛。
”
想到那個氣宇不凡,溫潤如玉的男子,賈元春也不禁紅了臉,但一想到就此離家,别離父母親人,心中又不免傷心了起來。
一旁的王夫人見女兒傷心,也不禁跟着傷心了起來,她就這一個女兒,自小也是如珠如寶的養大,今日出了門子便是嫁作他人婦了,心中也是十分不舍。
旁邊的媒人見這母女傷心,趕忙勸慰道:“太太和姑娘也莫要太過傷心,大喜的日子哭花了妝面就不好了,等姑娘出了門,想回了也能帶着姑爺一同回來探望。
”
賈琰兄弟幾個則守在賈元春房外,等着新郎官上門,特意出題考查考查新郎官,想要娶他們的姐姐首先要過他這關才行。
不一會,隻聽門外鞭炮響起,一陣喧鬧聲中,下人們喜氣洋洋的來報,“新郎官來了。
”
新郎帶着一衆青年才俊往賈元春院中趕來,一路過五關斬六将來到了賈元春房前,又被賈琰帶着人賭在門前,這回給紅包的老套路就行不通了,一群少爺們并不因這小小的賄賂便放行。
由賈珠帶頭出題考核新郎官,這時就顯出了跟着新郎一同來的那群青年才俊的作用來,雙方過了幾個來回,最後又讓新郎官當場作了首催妝詩才算放行。
房中,王夫人囑咐完賈元春嫁入婆家要好好孝順公婆,侍奉丈夫,看時間不早了才忍着不舍親手為其蓋上蓋頭,由賈珠背出房門,交由新郎。
新娘由媒婆攙扶着上了花轎,新郎官騎上高頭大馬,沖一旁祝賀的人拱手表示感謝,在一片吹吹打打聲中,離開了榮國府。
……
賈元春出嫁後,府中的氣氛很是低迷了幾天,從今以後賈家的大姑娘便不單單隻是賈家的小姐了,還是梁府的大少奶奶。
賈元春這邊則過的很是美滿,夫君待她溫和有禮,公公婆婆性子也十分和善,就連小姑子也對她這個長嫂很是恭敬。
三日回門時,王夫人見女兒面色紅潤,看女婿時也是含羞帶怯的,一幅小女兒的姿态,料想女婿待女兒不錯,心中才算對這樁婚事滿意了幾分。
再看向女婿時面上便滿意很多,又見他行為舉止恭敬有禮,心中便徹底放下早前的不滿。
早前她是不滿意老爺給元春訂下這門親事的,在她看來賈元春便是不能入宮為妃,也要嫁與公府侯爵家,才算相配。
事已至此,她也不再多說什麼,免得女婿與女兒産生隔閡,隻盼賈元春日子過的美滿便好。
另一邊,梁瑜瑾帶着妻子賈元春恭敬地拜見嶽父嶽母,賈政坐在上首很是滿意這位女婿恭敬的态度,讓兩人坐下說話。
賈政對女婿則十分滿意,他喜歡讀書人,不然也不會讓兒子們都讀書科舉,還讓大兒子賈珠娶了國子監祭酒的女兒當長媳,又觀他言談舉止十分有禮,心中更是滿意。
拿了見面禮給他,又囑咐了将女兒嫁與他便要善待自家女兒,讓他發現他讓自家女兒受了委屈,斷不會輕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