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發展建造(三)
衆目睽睽之下,趙宜的聲音更小了:“好人成不了地主。
”
“那、那我家的地主老爺,還許我們欠租子哩!”三妞不幹了,“遇到天災人禍,老爺還管收屍,孤兒寡母的,老爺也管,不叫她們餓死。
”
趙宜又說:“那是老爺的地夠多了,需得人手耕種交租子,總要做個好樣子出來。
地夠多了便要改頭換面,好叫子孫後代讀書習字,有個好名聲才好做官。
”
三妞不信:“你自家壞,便将別家想得跟自家一樣壞!”
女人們吵了起來,然而無論她們吵得再兇,手底下的活都沒停。
阮響聽她們吵,也對這個世界更了解了一些。
原始資本的積累在農耕時代總是要伴随着暴力和更重的剝削,隻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擁有當“好人”的資本。
阮響沉默着幹活,直到天快黑了才回村子休息。
越往裏走,她們要帶的東西就越多,木柴可以就地取,但水和糧食就必須一來一回的取,半個月的活沒那麽容易做。
阮響自已做了一個單輪的木輪車,她把斧頭砸了又自已打磨,弄出了幾把不怎麽樣的刀,但也能做點簡單的木工活。
“這東西好。
”麥兒推着車,“省力多了,就是容易倒。
”
阮響:“兩輪的更好,不過在山裏還是獨輪的方便,地不平也能走。
”
她們共花了一個月時間,才把蓄水池和引流渠挖好。
引水的當天,除了阮響,其他人都很興奮——這可是個大活計!她們竟然幹成了!
雖然是在幹重活,但有阮響不斷進山打獵,她們每天都能沾點葷腥,以前在家的時候可是逢年過節有條鹹魚都算富裕好日子了。
所以雖然是重活,但她們竟然還長了點肉。
“搬開吧。
”阮響對麥兒說。
大約是因為阮響殺過人,主意又大,所以女人們自然而然的聽從她的話。
生存環境惡劣,本能告訴她們必須要抱團求生,所以她們之間也很少有矛盾。
麥兒站在溝渠和蓄水池的中間,這中間有一塊石頭擋着,隻要把這塊石頭搬開,水就能流入蓄水池。
有了水,她們就不必靠鹵水蒸餾,也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去燒炭,還能種地。
麥兒興奮地咽了口唾沫,她彎下腰,在衆人的矚目中将那塊石頭搬了出來。
被堵在溝渠裏的水流傾瀉而下!
水流并不幹淨,混雜着泥沙和腐葉,但這是水啊!
能讓人活命的水啊!
“這些水引到田邊去。
”阮響,“以後澆地就不用擔水了。
”
田地的地勢靠下,不用水車也能引流。
“是這個道理。
”麥兒,“可要種地,我們沒有種子呀!”
阮響:“之前的小麥沒吃完,試試催芽。
”
麥兒:“都癟了,哪有幹癟的小麥能當種子的。
”
“總得試試。
”阮響,“我找塊布洗洗,把麥子放上去噴點水試試,能催出來最好,催不出來就另外想辦法。
”
如果最近能種,明年就能有收獲。
否則就算不旱了,能耕種了,她們也沒有種子。
阮響:“我不會種地,還要你們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