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林建民早早起床,今天他和父親林澤俠兩人趕到知青住的老房子。
說是老房子,其實就是窯洞。
林建民小時候也在窯洞裡生活過,對于窯洞他是很不喜歡的,或許很多北方人都不太喜歡。
窯洞裡雖然冬暖夏涼,但總是有種潮濕的氣息,這是林建民極為不喜歡的原因之一。
“建民你說怎麼做?”
林父帶着一捆竹竿,還有幾個大的竹盤。
“爹先把幾個竹竿在床的幾個角固定住,就像這個樣子。
”
林建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在土炕上架上一個竹制的烘幹,因為土炕的面積很大,所以一個土炕就能有兩套烘幹架。
六根竹竿當做主要支撐,接着就是用繩子固定住弄了四層晾曬幹,每層大約距離四十厘米。
隻要土炕被燒熱,屋裡隻有下一個小小的通風口,接下來就是加熱溫度,不用一直盯着隻要火炕下面的火不滅,同時還有幾個時期的。
接着就是關于菌類烘幹的溫度,出事溫度控制在三十五攝氏度,一到四個小時,接着就是第二個階段,四十到五十攝氏度,再烘幹三到四個小時。
第三個階段溫度要達到五十到五十五度,烘幹兩到三個小時,最後就是六十度烘幹一小時。
具體林建民是怎麼知道的,前世他嘗試去外面打工,這是他在菌類烘幹房調節溫度的時候記住的,幹了一個月差點離婚。
“這窗子有點大,我想要不然把窗子封起來,隻有上面的那個小窗子便于濕氣派出。
”
“要不然窯洞裡的溫度很難升上去,林建民想了又想還是得把這些窗子封住。
”
好在村中已經給出确定,這邊的房子以後不會用,要不然操作起來還是麻煩。
依舊是用泥土加幹草、石灰把窗子封起來,裡面溫度按照林建民的設想應該能達到四到五十度,這樣其實已經算是可以的。
隻要把晾幹的時長往後推一推還是可以晾幹的。
、
兩天的時間,把窯洞全部整理好,窗子也封好,然後就是準備進行第一次實驗。
“你們這兩天不用去采菌子,我給你們大概說一下流程,我們一起試一試。
”
“我請假了一周時間,盡量把所有的問題都壓縮咋這一周解決。
”
林建民對着趙鵬三人說道。
“行!”
都是年輕人做起事情來也沒什麼顧慮。
“現在我就去把菌菇拿過來擺上去,要是放在房間很快就壞了。
”
辛鑫屬說着話帶着毛毛就趕忙往趙鵬家裡趕去。
“現在幹什麼?”
趙鵬疑惑的看着林建民,這話好懸沒把林建民氣死。
“幹什麼,劈柴啊,沒有柴火那什麼燒抗!”
林建民又好氣又好笑。
劈柴的事情在農村的時候都沒少幹,其實柴火不用劈的太碎,隻要從中間劈開,成一截一截的就行。
要是太大火炕入口處根本塞不進入,在一個木頭不劈開的話燒的時候很容易炸開,因為中間是空心的。
土炕本身的密閉性就很好,入口處更是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