奀妹的失敗從未熄滅她心中的鬥志。
她深知,分散的部族之力永遠難以與趙佗的龐大軍隊抗衡,于是她開始謀劃一次真正的聯合行動。
西瓯殘存的勢力、南粵地區對趙佗不滿的貴族、以及一些長期與中原政權保持敵對關系的部族首領,成為了她的目标。
奀妹秘密召集了一個聯盟會議,将各方勢力齊聚在西瓯腹地。
會上,她以铿锵有力的言辭,呼籲大家摒棄前嫌,共同對抗趙佗的“壓迫統治”。
奀妹提到,她的失敗不僅是個人的失敗,更是百越所有部族在中原強權下無法自主的象征。
為了進一步争取這些勢力,奀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條件,包括戰後平分土地、自治權的恢複,以及聯盟軍的指揮權共享。
經過幾日的談判,奀妹成功組建了一支包括西瓯、南粵、以及多個小部族在内的龐大聯軍。
這支聯軍聲勢浩大,号稱五萬精銳,足以對趙佗的統治構成重大威脅。
趙佗很快得知奀妹的行動,他深感不安。
這是奀妹多年來最有組織性和規模的一次反抗,如果失敗,可能會徹底動搖趙佗在嶺南的根基。
在這危急時刻,項龍提出由他親自出面,與趙佗共同制定應對之策。
項龍深知,奀妹的聯盟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各部族間的矛盾和利益分歧十分明顯。
為了瓦解這支聯軍,他制定了“三策破敵”的方略:
1.分化瓦解:項龍決定以外交手段離間奀妹的聯盟成員。
他派出一批使者,前往奀妹聯盟中的關鍵部族首領營地,秘密提出優厚條件,勸說他們臨陣倒戈或退出戰鬥。
2.心理戰術:項龍利用聯軍内部分歧,通過僞造消息、散布謠言等手段,制造聯盟内部的不信任感。
例如,他散布奀妹與部分部族首領秘密簽訂協議,試圖獨吞戰後收益的謠言,迅速引發了内部矛盾。
3.防守反擊:項龍建議趙佗将軍隊布防在易守難攻的地形上,通過一場“消耗戰”削弱奀妹聯軍的力量,再擇機發動反擊。
項龍的離間計迅速見效。
南粵的一些部族首領因接受了趙佗的條件,開始私下撤離戰場。
部分部落首領對奀妹産生了懷疑,他們質問奀妹是否真的能夠兌現戰後自治的承諾。
奀妹竭力挽留,卻難以平息逐漸蔓延的不信任。
與此同時,項龍散布的謠言加劇了局勢的不穩定。
許多部族開始自保,不願将全部兵力投入戰鬥。
這讓奀妹原本引以為傲的五萬聯軍,實際可用的戰力大大縮水。
盡管内部矛盾頻發,奀妹并未放棄。
她決定以一場出其不意的進攻挽回聯盟的信心。
她選擇了趙佗防線中一個看似薄弱的據點——南嶺關,計劃在此一舉突破,并逼迫趙佗撤軍。
然而,奀妹并不知道,這個據點實際上是項龍故意暴露的“誘餌”。
趙佗的主力軍隊早已在據點周圍埋伏,等待奀妹的到來。
奀妹率軍抵達南嶺關,發現守軍人數确實寥寥。
她當機立斷,下令全軍發起猛攻。
然而,就在她的軍隊即将突破防線時,項龍親自率領的伏兵突然殺出,将奀妹的軍隊切割成幾部分。
聯軍在猝不及防之下遭受重創,士氣迅速崩潰。
部分部族選擇投降,另一些則倉皇逃竄。
奀妹孤注一擲,親自率領核心部隊試圖突圍,但最終被項龍的鐵騎包圍。
在混戰中,奀妹身受重傷,但她拒不投降。
項龍在戰場上見到了奀妹,這位久違的老對手眼神中依舊充滿了不屈。
他試圖勸降奀妹,并承諾隻要她放下武器,便可保全餘下士兵的性命。
然而,奀妹隻是冷冷地看着項龍,堅決地說道:“你可以殺了我,但你永遠無法讓百越屈服。
”說完,她縱馬沖入趙佗軍隊的陣營,試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最後的戰機。
奀妹的部隊最終全軍覆沒,而她本人也在混戰中失去了蹤影。
南嶺關戰役的勝利讓趙佗的統治再次得到鞏固。
奀妹的聯盟被徹底瓦解,嶺南的局勢進入了短暫的穩定期。
項龍成功完成了他的使命,但他并未對奀妹的下落多加追問。
他深知,奀妹的意志并不會因她的失敗而消亡。
趙佗在戰後嘉獎了項龍,将他提升為嶺南軍政的最高指揮官。
然而,項龍卻意識到,這場勝利并非徹底的終結。
奀妹的精神将繼續影響百越的後人,而他要面對的挑戰也遠未結束。
南嶺關的夜晚,戰火餘煙未散,項龍站在高處俯瞰戰場。
屍體遍地,血染山河,這場勝利不僅讓趙佗穩住了嶺南的統治,也讓百越的反抗暫時陷入低潮。
然而,項龍的心情并不輕松。
奀妹的身影始終揮之不去,她那臨死前的話語,如鋒利的刀刃,一次次割開他内心的平靜。
盡管奀妹的聯盟徹底失敗,但她的精神卻在百越部族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一些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