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龍與奀妹冒險深入密林帶回“火種稻”之後,部落的糧荒終于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種植火種稻的實驗田初見成效,一片片翠綠的稻苗在陽光下迎風搖曳,象征着希望的到來。
項龍親自指導種植方法,從育苗到灌溉再到病蟲害防治,他用現代農業知識打破了部落的傳統觀念。
奀妹以自己的威信聯合火山部與其他幾個支持部落,開始在适宜區域試驗梯田改造計劃。
然而,梯田項目的推進并非一帆風順。
在火山部,梯田項目全面開工,但土木建設對部落勞動力的消耗極大。
一些老派的部落首領仍然不滿,他們習慣了“刀耕火種”的遊牧生活方式,認為項龍的提議不過是“外人”強加給他們的累贅。
火山部的長老吉木公開反對:“年輕人總是想改變一切,但我們這片土地能養活人的方式,早就有了定數。
”吉木的支持者們紛紛附和,指責梯田計劃耗時耗力,甚至有謠言散布說項龍是用這計劃轉移大家對秦軍威脅的注意力。
面對指責,奀妹毫不退縮,她站在火山部的議事廣場中央,堅定地說道:“難道你們願意再忍受下一場饑荒嗎?難道我們就這樣坐以待斃,等着秦軍的鐵蹄踏過我們的家園?”
項龍則從專業角度出發,分析糧食增産的必要性,并親自帶領部分部落青年勞動,在梯田初成之時邀請反對派觀摩。
他将火種稻的實驗田與傳統刀耕火種方式的産量作了對比,數據的懸殊差距讓許多人無話可說。
雖然仍有頑固者心存疑慮,但支持者開始逐漸增多。
奀妹聯合各部落的女性組建了一支“農耕推廣隊”,由她親自帶領,向其他部落展示火種稻的豐收景象,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然而,部落聯盟的内部并不和諧。
部分部落因利益分配不均産生怨言,甚至有小型部落試圖退出聯盟,重新依靠秦軍的庇護。
有一次,項龍和奀妹收到密報:虎尾部的首領山桑私下與秦軍斥候接觸,似乎達成了某種交易。
奀妹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所有部落代表表态:“聯盟尚未鞏固,若有人暗中為秦軍提供便利,就是背叛全體嶺南人民!”
山桑矢口否認,并以自身部落糧食不足為借口試圖搪塞。
然而項龍敏銳地察覺到了他言辭中的漏洞,私下派人盯住了虎尾部的動向,同時加強了火山部的防禦措施。
與此同時,秦軍斥候活動越發頻繁。
項龍從新繳獲的地形草圖中發現,秦軍似乎正在繪制更詳細的區域地圖,甚至标記了各部落的水源與主要糧倉。
這一發現讓他意識到秦軍的威脅并非暫時性的偵查,而是全面進軍嶺南的前奏。
“這些人不會給我們喘息的機會,”項龍在會議中說道,“我們需要打亂他們的計劃,在他們完成地圖之前,将他們驅逐出我們的土地。
”
奀妹支持項龍的提議,并迅速調集火山部的精銳部隊,準備對秦軍斥候進行一次突然襲擊。
在夜幕的掩護下,項龍親自率領一支小隊深入秦軍斥候的活動區域。
他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在密林中設置陷阱,并通過火山部的擅長隐匿的獵人制造假象,将秦軍小股力量逐步引入埋伏圈。
“不能正面對抗,必須速戰速決。
”項龍在行動前對衆人強調。
最終,這場精心策劃的突襲取得了勝利。
他們不僅擊退了秦軍斥候,還繳獲了幾幅未完成的地形草圖,極大程度上拖延了秦軍的計劃。
戰後,奀妹召開會議,宣布梯田計劃将覆蓋更多的部落,進一步鞏固糧食供應。
然而,項龍卻感到隐隐不安。
他知道,秦軍的退卻隻是暫時的,真正的危機或許剛剛開始。
項龍與奀妹帶回突襲秦軍斥候營地的勝利消息時,火山部的會議廳内一片歡騰。
然而,項龍卻絲毫沒有放松,他深知這次成功隻是暫時的。
秦軍必然不會輕易放棄修靈渠的計劃,他們會更迅速、更隐秘地推進布局,而部落聯盟的内部矛盾則為敵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我們不能讓這次的勝利沖昏頭腦。
”項龍在會後提醒奀妹,“秦軍的目的是穩紮穩打地推進嶺南,而不是與我們硬碰硬。
他們一定還有後手。
”
奀妹點頭認同,但她眉頭微皺:“我們的問題不僅是秦軍,聯盟内部的不滿聲音也在增加。
梯田計劃雖然有成效,但并沒有讓所有人信服。
”
在梯田項目初見成效之後,奀妹帶着項目的成果回到火山部召開聯盟大會,展示糧食增産的具體數字與收成。
然而,支持者寥寥,觀望者居多,還有反對者在會場上公開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