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弱國無外交
112
【因為不孝而被迫禪位,說出去都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但是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宋光宗的身上,1194年,因對宋光宗的不孝行為不滿,朝中重臣趙汝愚、趙彥逾等人策劃立新君,聯合外戚說動太後擁立趙擴登基[1],這就是接下來的宋寧宗。
】
【說起宋寧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沒人會不知道他在位時期的北伐詩人:辛棄疾。
就是寫‘廉頗老矣、尚能飯否[2]’的那位。
】
天幕下的古人紛紛疑惑,天幕好像是在很久之前說過這句話。
春秋戰國時期,廉頗強撐着被廉符扶起來,廉符滿臉擔心,他不想讓父親繼續聽宋朝的事情,實在是因為之前父親聽到宋朝割讓國土、納歲幣直接吐血暈過去了。
廉頗今天的精神好一些,他沙啞地笑出聲,“不知道寫這首詩的人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着實挺感興趣。
廉符見他臉色不錯,內心的擔憂不減反增,父親已然是時日不多。
宋寧宗時期,所有人的目光落在辛棄疾的身上,有鄙夷、有不屑,嶽飛被天幕提及也就罷了,怎麽連辛棄疾也....
每個人的心中不約而同地想,不過是一個會打仗的歸正人罷了,有什麽好提及的?
【準确來說辛棄疾是在宋高宗時期就已經在南宋做官,那為什麽之前沒有提及?那當然是因為辛棄疾出生于北方,沒錯,他出生的時候北方已經淪陷,他從出生之後就一直目睹漢人被金人欺辱的場景,這也導緻他迫切地恢複中原、一雪前恥。
】
【1161年,被金人統治的中原地區賦役繁重,也因此各地紛紛起義,辛棄疾參加了起義軍,并積極與宋軍聯合作戰,次年,俘獲起義軍的叛将歸宋、獻俘,那年他才二十三歲[3]。
趙構也給了他職位,令其能夠在南宋做官。
但他和別人還是不一樣,因為他是‘歸正人。
’】
【‘歸正人’是什麽意思?就是淪落外邦再返回本朝的人。
不得不說宋朝那些達官貴族真是分的夠清的,先是主戰派、主和派,現在又分為本朝人和歸正人,難道是辛棄疾他們願意當歸正人的嗎?還不是你們這群本朝貴族給金人跪太久站不起來才導緻他們被迫改變身份。
】
天幕罵的相當直接,宋朝的那些貴族直接被罵懵了。
嬴政最讨厭這種無所作為的官員,毫無建樹也就罷了,偏偏在這等小事上做文章,歸正人又如何,隻要能為本朝打仗殺敵,嬴政就能坦然接受。
扶蘇有些擔心,在這種情況下,辛棄疾會不會又是另一個嶽飛?
劉徹,“宋朝官員慣會做這些沒用的事。
”有時間還不如多想想北伐。
漢朝內有一些官員想起之前他們自己曾經輕視騎奴出身的衛青和身為奴子的霍去病,他們連忙回想,自己究竟有沒有得罪他們,甚至偷偷擦汗并且下決心以後再也不會輕視任何一個人了,殊不知你曾經小看的人将來會比你地位高,就像天幕之前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4]。
’
衛青看向身旁的霍去病,“他的名字倒是同你相差不多。
”
霍去病眼睛亮亮,“不知他的武藝如何。
”能北伐說明定然也是一位将領。
李世民皺眉,打仗不行,做這些龌龊的事情卻十分有精力,宋朝的官員和皇帝還真是特立獨行。
宋朝
人在無語的時候是真的很想笑,趙匡胤嗤一聲,“廢物還當起家了。
”
趙匡美也在一旁附和,明明是他們的錯,卻還要将人分個高低貴賤,真是不知所謂。
宋高宗以及宋孝宗時期的官員都漲紅着臉,天幕罵的極其辛辣,他們這群人根本受不了,隻有秦桧一人跪過金人,他們可從未給金人下跪過!
他們惡狠狠地将目光落在辛棄疾的身上,辛棄疾完全不怕,他也沒想到天幕會幫他說話,隻是聽到詩人二字的時候,辛棄疾的心頓時沉下去。
意思是不是說他沒有北伐成功?
他忍不住向官家要了紙和筆,将天幕的話一字一句的記下來。
可是很快又茫然無措起來,北伐失敗必定有各種因素,如果在官家和其他臣子身上,他怕是.....無力改變結局。
朱元璋聽到這樣的話,對宋朝的官員又多了一分厭惡,果然幹正事是沒一個能上的,倒是在這種芝麻小事上大做文章。
康熙想到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