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询问

首頁
    “楊郎君留步,郎君觀察入微、見微知著,僅憑言語就破得一件命案真乃大才也。

    ”李縣尉見楊清準備離開連忙上前攔住。

     李縣尉起先雖惱怒楊清推翻他的判斷讓他失了顔面,特别是還有那位夫人在此,但他也并非小肚雞腸之人,若無這位郎君出來說破真相,他豈不是放過了一名殺人犯,這不符合他的為官原則。

     而且現在被他人說清了真相總比過後被人查明要好得多,否則一個處事不明、昏庸無能的名聲恐怕是逃不掉的。

    畢竟現場之人是知道本官作出自盡的判斷是正常的,這個案子隻是恰好遇到楊郎君這樣的奇才才能如此快速地偵破,故而他從内心是很感激楊清的。

     更何況,國家經過兩場大敗後,先帝從天下四方糾合的智能之士病的病死、戰的戰死,可以說這幾年漢室人才損失太嚴重了。

    因此諸葛丞相一再下令讓各級官員都要盡全力選賢任能,迅速為國家舉薦和培養一批人才,充實朝廷的官員隊伍。

     可是大漢現在隻有一州之地,戶數、人口就那麼多,人才又多集中在世家大族家裡,先帝和丞相入蜀之後已經挖掘出了一大批才俊,到如今哪還有多少才能卓絕之輩散落于野。

     不過今時今日倒讓本官發現了一位青年才俊,舉薦上去也是大功一件,不過還得觀察些時日,起碼得把此人的底細了解清楚之後才能再做計較。

     “縣尉過譽了,清不過先縣尉一步到了案發現場,多觀察了些時候,這才僥幸看出了端倪,實在是當不得縣尉如此稱贊。

    ”楊清謙虛地回道。

     楊清看到了原先這位李縣尉在自己出言阻攔時臉色不好,現在看起來倒也是個大度的人。

     李縣尉聽到楊清的謙虛之語,臉色更是輕松柔和了,,暗暗贊道:“年紀輕輕破得大案卻不居功自傲,為人謙退有禮,是個值得結交的人。

    ” “不過自己的确是察看的時間沒有楊清久,哎呀,說不得本官再多看看也能發現幾分端倪,就算不能如他這般幹淨利落地破案,但自殺還是他殺應該還是能夠決斷出來的。

    嗯,應該可以。

    ”李縣尉給自己找補了幾分,心情更順暢了。

     “郎君過謙了,隻憑借幾處蛛絲馬迹就能明了案件真相,本官自問是做不到的。

    ”李縣尉左手握着楊清的手腕,右手撚了撚自己颌下的三寸胡須,頗為激動道。

     旁邊的屬吏和衆村民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楊清,這等幹淨利落的斷案方式他們也是從未見到過,三言兩語就把案給破了,而且兇手一未被過堂、二未被用刑自己就主動招供了,狡辯都不帶的。

    這種利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嚴絲合縫的證據将命案查明的震撼遠不是刑訊逼供所能比拟的,故而楊清能引得衆人的崇拜,這件事恐怕也會是現場見證諸人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談資。

     楊清也隻得繼續恭敬行禮,連說過譽了。

     “楊郎君看來不是本村人氏吧?”李縣尉聽得楊清說話不似蜀郡的口音,很是好奇他的身份。

     “清乃江州人氏,一路遊曆而來,正欲進城,在此村歇腳,未曾想遇到這等事。

    ”楊清解釋道。

     “原來如此,那正好,本官就要返城,你何不與本官一起趕路,也好有個照應。

    ” “這...那就多謝縣尉了。

    ”人家堂堂都畿所在縣的縣尉給面子,楊清也不好推辭。

     李縣尉點了點頭:“甚好,來人将人犯陳三押解在隊伍中間,啟程回衙。

    ” 至于貴人車隊早在陳三跪下認罪不久後就走了,自是不與他們一路,這讓這位李縣尉好是一陣兒失落。

    不過他轉念一想,今日自己的表現雖算不得好但也算中規中矩,倒不如留一個平淡的印象。

    若再上趕着前去相随,顯得谄媚不說,自己今日的缺點怕也會放大幾分。

     李縣尉向陳家村衆人做了個交代,楊清也特意向劉老丈拜謝作别,一行人沿着來時道路向着成都城行進。

     歸途中,縣尉李瑜騎着馬走在隊伍前面,應李瑜所邀,楊清也騎馬陪伴在他身側。

    在江州時,楊清也已覓得機會學會了騎馬,故而此時并未露怯出醜。

     “明之,不知你治何經典?”李瑜詢問道。

     兩人已經互相通報了名字,楊清的表字自然是他自己所取,清者明也,名和字相輔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