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鹹陽宮。
    
嬴政面前堆着大量竹簡,翻來覆去地看。
    
竹簡記載的正是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統一稅收。
    ”
“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設二十等爵……”
嬴政橫豎睡不着,一卷卷看過去,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寫的都是“吃人”。
    
沒錯,就是吃人!
按照變法的内容,國家确實強了,但吸的是百姓的血。
    
“嘩啦……”
嬴政突然伸手,把面前的竹簡掃到地上。
    
困得打瞌睡的趙高猛的驚醒。
    
看到一地的竹簡,趙高深深作揖,小聲道:“陛下息怒。
    ”
嬴政輕輕搖頭:“不,朕一點也不生氣,反倒非常慶幸。
    ”
“商君之法有錯,隻要朕還在,大秦就不會亂。
    ”
嬴政言語中充斥着自信。
    
趙高對此深信不疑,嬴政的威望無人能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便是嬴政的寫照。
    
嬴政手指輕輕叩擊桌案,發出清脆聲響,一下一下,像是敲在趙高心頭。
    
偌大的鹹陽宮内安靜異常。
    
突然,嬴政開口問道:
“趙高,你對林先生這個人怎麼看?”
聽話聽音,“先生”的稱呼足以說明嬴政的态度。
    
能讓嬴政稱一聲“先生”,說明嬴政心中敬重這個人,李斯、尉缭這些大秦貴族,都是從“先生”開始的。
    
趙高眼珠子一轉,組織了一下語言:
“陛下,知人知面難知心,奴婢看不出林先生為人。
    ”
“隻是林先生今天的做法,讓奴婢想到一個人。
    ”
嬴政被勾起興趣:“想到誰?”
“範雎。
    ”
趙高臉上帶着真誠的笑容,分析地頭頭是道:
“當年範雎拜見昭襄王,故意堵在宮門外,和宦官大聲争吵,聲稱秦國沒有王,隻有太後和穰侯,因此引起昭襄王注意。
    ”
“林先生另辟蹊徑,和扶蘇公子談論商君變法,引起公子注意。
    ”
“嘿嘿,想必林先生是和範雎一樣的大才。
    ”
尖細的笑聲有些刺耳,嬴政眼中籠罩上一層陰雲。
    
“砰”的一聲,嬴政拍案而起。
    
“收起你那點小心思。
    ”
“範雎是什麼人?有的無非是些小聰明,為人睚眦必報,你是想提醒朕,林先生也是小人?”
“奴婢不敢。
    ”
小心思被戳穿,趙高汗毛都豎了起來,忙不疊請罪:
“奴婢是為陛下着想啊,請陛下三思,不要忘了林然是方士。
    ”
林然方士的身份是死穴,戳到了嬴政的痛處。
    
嬴政思前想後,趙高和林然沒深仇大恨,趙高沒必要針對林然。
    
掃了眼地上的竹簡,嬴政歎了口氣:
“宣李斯、尉缭入宮。
    ”
“朕就不信了,區區一個方士都能看出的問題,李斯和尉缭一定有應對之策。
    ”
“諾!”趙高連忙領旨,輕手輕腳退出鹹陽宮。
    
李斯和尉缭,是嬴政目前最倚重的兩位大臣。
    
李斯師承荀子,又投身法家,推行郡縣制,提出“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币,修直道車同軌。
    
大秦統一天下後,大部分舉措都出自李斯之手,不可謂不強。
    
尉缭是著名的軍事家,被尊稱為“尉缭子”,主張“并兼廣大,以一其制度”,著有兵書《尉缭子》。
    
兩人一文一武,是嬴政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