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七十五卷

首頁
    ·第八百七十五卷· ※卷875_1【唐受命谶】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東海。

     桃李子,莫浪語。

    黃鹄繞山飛,宛轉花園裡。

     桃花園,宛轉屬旌幡。

     桃李子,鴻鹄繞陽山,宛轉花林裡。

    莫浪語,誰道許。

     桃李子,洪水繞楊山。

     江南楊柳樹,江北李花榮。

    楊柳飛綿何處去, 李花結果自然成。

     ※卷875_2【勸進疏引谶】 東海十八子,八井喚三軍。

    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

     丁醜語甲子,深藏八堂裡。

    何意坐堂裡,中央有天子。

     西北天火照,龍山昭童子。

    赤光連北鬥,童子木上懸白幡。

     胡兵紛紛滿前後,拍手唱堂堂,驅羊向南走。

     胡兵未濟漢不整,治中都護有八井。

     興伍伍,仁義行武。

    得九九,得聲名。

    童子木底百丈水, 東家井裡五色星。

    我語不可信,問取衛先生。

     戌亥君臣亂,子醜破城隍。

    寅卯如欲定,龍蛇伏四方。

     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

    市朝義歸政,人甯俱不荒。

     人言有恒性,也複道非常。

    為君好思量,何□□禹湯。

     桃源花□□,李樹起堂堂。

    隻看寅卯歲,深水沒黃楊。

     ※卷875_3【符鳳引谶】 黑衣神孫披天裳。

     ※卷875_4【安祿山古谶】 兩角女子綠衣裳,端坐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

     ※卷875_5【普滿題潞州佛舍】 此水連泾水,雙珠血滿川。

    青牛将赤虎,還号太平年。

     ※卷875_6【南省北街人吟】 放榜隻應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遲。

     ※卷875_7【盧求榜谶】 裴頭黃尾,三求六李。

     ※卷875_8【清僧示趙宗儒】 梨花發後杏花初,甸邑南來慶有餘。

     ※卷875_9【又示段文昌】 去日既逢梅蕊綻,來時應見杏花開。

     ※卷875_10【洛城五鳳樓中歌】 天津橋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

     ※卷875_11【延和閣詩】 延和高閣上幹雲,小語猶疑太乙聞。

     燒盡降真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将軍。

     ※卷875_12【唐舊谶】 兔子上金床。

     ※卷875_13【越中狂生題旗亭】 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

    諸侯逐兔白,夏滿鏡湖平。

     ※卷875_14【清泰三年歌】 丙申年,數在五樓前。

    但看八九月,胡虜亂中原。

     ※卷875_15【蜀王氏谶文】 李祜西王逢吉昌,上德兌興丹莫當。

     ※卷875_16【黃萬祜題蜀宮壁】 莫交牽動青豬足,動即炎炎不可撲。

     鸷獸不欲兩頭黃,黃即其年天下哭。

     ※卷875_17【孟蜀丐者語】 不得登,登便倒。

     ※卷875_18【孟蜀桃符詩】 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

     ※卷875_19【上藍和尚晉漢二代谶】 石榴花發石榴開。

     ※卷875_20【又遺鐘傳偈】 但看來年二三月,柳條堪作打鐘槌。

     ※卷875_21【又報王審知十字谶】 不怕羊入屋,隻怕錢入腹。

     ※卷875_22【錢處士李氏谶】 仿佛之間一倍楊。

     ※卷875_23【孫鹹題廬山神廟詩】 獨入玄宮禮至真,焚香不為賤貧身。

    秦淮兩岸沙埋骨, 湓浦千家血染塵。

    廬阜煙霞誰是主,虎溪風月屬何人。

     九江太守勤王室,好放天兵渡要津。

     ※卷875_24【南唐江州風墜詩】 由來秉節世無雙,獨守孤城死不降。

     何似知機早回首,免教流血滿長江。

     ※卷875_25【杭州還鄉和尚唱】 還鄉寂寂杳無蹤,不挂征帆水陸通。

     蹋得故鄉回地穩,更無南北與西東。

     ※卷875_26【福州記】 潮水來,岩頭沒。

    潮水去,矢口出。

     ※卷875_27【黃涅槃谶】 先打南,後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國。

     ※卷875_28【陳智廣谶】 騎馬來,騎馬去。

     ※卷875_29【又谶】 功下田,力交連。

    井底坐,二十年。

     ※卷875_30【僧緘示王處厚】 周士同成,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百日為程。

     ※卷875_31【任叟書授劉生】 承欲往梁宋,梁宋災方重,旦夕為人訟。

     承欲訪鄭生,鄭生将有厄。

    即為千裡客,兼亦變衫色。

     ※卷875_32【昌明裡中谶】 欲知修續者,腳下是生毛。

     ※卷875_33【宋善威詩】 月落三株樹,日映九重天。

    良夜歡宴罷,暫别庚申年。

     ※卷875_34【田承嗣诳李寶臣僞谶】 二帝同功勢萬全,将田作伴入幽燕。

     ※卷875_35【皮日休造黃巢谶】 欲知聖人姓,由八二十一。

    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

     ※卷875_36【附:上元初嵩山石記】 木子當天下,止戈龍。

    李代代不移宗, 中鼎顯真容,基千萬歲。

     ※卷875_37【上陽銅器篆】 長宜子孫。

     ※卷875_38【永安渠石銘】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