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忙扶起母親,叫道:“何叔,你怎麼可以打我媽?你怎麼能這樣欺負人?”
賈張氏則立刻施展她的潑婦技能:“哎喲,老賈啊,你怎麼這麼早就去世了,這裡的人欺負我呢,求你快來帶他們走!”
“老賈!我不活了……”
易中海大聲打斷了她:“夠了!”
然後他對着四周鄰居說道:“我易中海一向行得端做得正,和嫂子之間清清白白,隻是意外被關在了菜窖裡,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
站在遠處觀望的秦淮茹看清了易中海的虛僞和**。
幸好她昨晚聽得很清楚,否則還真被蒙蔽了。
她幾乎被易中海義正言辭的樣子說服了。
易中海繼續大聲申辯。
“我們這些老鄰居多年,我對大家一直以誠相待,難道這點信譽都沒有?我跟賈家嫂子的衣服完好無損,根本什麼都沒發生。
”
賈張氏也不再糾纏:“是的,我想着快過年了,昨天晚上隻是想拿點糧食和蔬菜,準備這兩天回鄉下老家一趟。
”
“你們怎麼能這樣想我呢?我真的問心無愧,嗚嗚……”兩人的言語令人聽之落淚。
就在易中海極力解釋的時候,後院的聾老太太穿着三寸金蓮走來。
717默默歎了一口氣,分開人群走到近前。
易中海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目光不斷投向老太太求助。
聾老太太沒有讓他失望:“老太婆我也說幾句吧?”
院子内的衆人見老太太開口,紛紛停下争論給面子。
何大清與許伍德也不再喧鬧。
然而,聾老太太并沒有立即替易中海辯護,而是轉而對梁老爺子說道:“老哥哥,我們院子裡一直以來都和睦相處,鄰裡之間相互幫助,咱們不應該惡意揣測别人的事情。
”
“你說是不是?”
然後她轉向其他人:“小易在院子裡住了這麼多年,人緣好,經常為鄰裡出力幫忙。
”
這話得到了院裡不少居民的認可,尤其是那些新住戶。
他們搬進來後,易中海熱情地幫助他們适應,哪家有困難他也總是出手相助。
吳家新搬到後院那段時間,易中海幫了不少忙,帶他們熟悉工友、食堂等等。
前院的新王家也受過不少小恩小惠。
見到很多新住戶點頭認同,聾老太太繼續道:“我在這兒做擔保,小易肯定不會做壞事!”
說完她招呼起已經平靜了許多的易大媽:“易大姐,小易在這寒夜凍了一晚,你快扶他回家暖和暖和,煮些姜湯給他喝。
”
易大媽雖心裡難過,但她非常清楚,如果沒有易中海,自己将無法在這四九城生存。
她緊緊握住衣角上前扶住易中海,并向大家道歉:“對不起大家了,事情鬧成這樣真的很抱歉。
我家老易我是最了解的,他絕對不可能做這些不堪之事!”
易中海心中又羞又怒,他知道老婆最後說的不堪之事是什麼意思。
“這段時間得好好安撫這黃臉婆了。
”既然有了聾老太太擔保,再加上易大媽的支持,盡管衆人心知肚明,也不好多說什麼了。
一部分是因為給老太太面子,另一部分是不想過于得罪易中海和賈張氏。
當然,何大清和許伍德并不在乎這些,但看到聾老太的眼神後還是決定不參與。
這種**無論怎樣掩飾,院内的人心中自有判斷。
于是,兩人拉着圍觀的小孩子回了屋。
梁老爺子看了一眼聾老太太和易中海一行,也沒有多言,自行回去了。
院子裡其他住戶見熱鬧已盡,各自返回屋裡。
唯有秦淮茹思緒萬千,覺得這個四合院實在複雜難處,自己是否适合居住在這裡也産生了動搖。
當人群逐漸散去,賈東旭連忙扶着母親回屋去了。
聾老太瞥了賈張氏一眼,滿臉不屑,随後搖搖頭,徑直走向後院。
她為何如此維護易中海?原因很簡單,她指望以後依靠易中海夫婦養老,絕不能讓他的名聲受損。
至于同族的易譚氏,始終是可有可無的犧牲品,誰讓她既不争氣又沒有娘家撐腰呢?
老一輩人普遍認為,易家沒孩子全是因為妻子的錯。
這件事就這樣模糊不清地過去了——說是過去了吧,其實并沒有。
老住戶心裡跟明鏡似的。
不論易中海和賈張氏有沒有瓜葛,總之他們已經被貼上了标簽。
即便不再公開議論,私底下難免也會有流言蜚語。
新住戶則懵懂無知,輕信了老太太的保證以及易中海與賈張氏的說辭。
而最主要的,易中海向來被視作一個熱心腸的好鄰居,為人公正公平。
今天兩家人都沒去工廠上班,因為他們出了事。
易大媽扶着丈夫回到家,倒也沒有責怪他的樣子。
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