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
三個時辰前——
宣政殿大殿之中,氣氛沉重肅穆,昭文帝高坐明堂,掃視着邊關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急報,眉宇越壓越緊,文武百官眼觀鼻鼻觀心,垂手而立,沒人敢吱聲。
賀硯随绛紫色官服加身,挺直脊背站在大殿左側,神情自若,暗自将在場之人不斷變換的臉色收進眼底。
“砰——”一聲響起,文武百官瞬間驚恐地跪倒在地,不知道昭文帝為什麽突然發這麽大的火氣。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賀硯随不動聲色地垂下眼,避開昭文帝自上而下射過來的探究視線。
昭文帝伸手将奏折抛了出去,啪的一聲落在地上,臉色難看至極,“突厥士兵越過邊境,在河西郡、燕州地界燒殺搶掠半月有餘,邊關守衛松懈至極,而急報竟然今日才到達京都,呈到朕的書案上來!”
昭文帝臉色變來變去,眼神晦暗不清,突厥實在膽大妄為。
昨夜昭文帝接到密報,突厥士兵趁邊界守衛松懈,已經派人潛入燕州內部了。
蓮蘅夥同燕州太守通敵叛國之事還未解決,賊人也還沒有悉數捉拿,突厥便按捺不住進犯大晉朝的國土。
一切環環相扣,像是刻意安排好的。
若是不趕緊出兵鎮壓,邊關兩城不日便将易主!
而河西郡和燕州是大晉朝的邊關要塞,如若兩城被突厥攻破,突厥便可以一路無阻,深入大晉朝腹地,直逼京都!
昭文帝越想越後怕,一時間氣急攻心,止不住地咳嗽起來,臉色鐵青,半晌都說不出話,實在是氣急了。
見昭文帝暴怒,官員們膽戰心驚,哪敢說話,一個個閉緊了嘴。
方才昭文帝扔下的奏折剛好落在賀硯随腳邊,他垂眼看去,然後彎腰拾起,随意瞥了幾眼
賀硯随:“回陛下,先前的河西郡守是丞相府長子蓮玉荇,大理寺的捉拿公文還未送到河西,蓮玉鶴便已經不見蹤影,燕州太守也聞風而逃,兩城一時間沒人管轄,便亂了。
而新任命的河西郡守、燕州郡守都還在赴任的路上。
”
賀硯随拱手行禮,淡淡道:“河西郡和燕州山高路遠,消息滞後實屬正常,還請陛下保重身體。
眼下耽誤之急,是要趕緊派兵鎮壓突厥賊人,守住邊關重地。
”
許久,昭文帝終于緩過氣來,看向大殿內的衆人,威嚴道:“端王說得是,那諸位愛卿可有出征邊關的人選?”
“這……”大部分官員不敢進言,受不住昭文帝的眼神掃視,低下了頭。
十多年來,大晉朝日益鼎盛,與突厥各個部落井水不犯河水,經常互通有無,也算是和平安定。
因為沒有什麽戰亂争鬥,大晉朝疏于軍隊訓練培養,反而傾向于文官選拔,至今沒有出現一兩個出類拔萃的将才。
偌大的晉朝,在此危急存亡的時刻,竟然沒有一個可用之才。
昭文帝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胸口劇烈起伏着,手掌用力握住龍椅,仿佛下一刻就要撅過去了。
他不禁想,大晉朝難道就要葬在他手裏了嗎?
昭文帝眼神一變。
下一瞬,一道清冽穩重的聲音傳遍整個大殿。
“兒臣願領兵出征,為陛下分憂!”賀硯随掀開衣擺,跪地叩首,振聲說話,一時間衆大臣震驚地投來視線,連角落處站着的賀憑舟都看了過來。
賀憑舟眼神微動,而後,反對辯駁之聲接踵而來。
“不妥!”
“端王殿下有心是好事,可戰場刀劍無眼,端王殿下沒有帶兵打戰的經驗,戰場可不比紙上談兵。
”
“是啊是啊,還請陛下三思啊。
”
……
先前鴉雀無聲的朝堂此刻又熱鬧起來,一衆大臣七嘴八舌說着自己的理由,仿佛由賀硯随帶兵打仗必定會輸的模樣。
“行了。
”昭文帝皺着眉頭,叫停了衆大臣,“端王先起來吧,你且向諸位愛卿說說你的看法。
”
賀硯随遵命起身,側過身看向方才反對得最厲害的大臣,淺笑道:“何大人為何覺得本王不能勝任?是因為本王年紀輕輕沒有經驗,還是內有私心!”
賀硯随的語氣突然加重,眼尾透着鋒芒銳利,直直刺向何大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将軍不都是年少征戰,才贏得美名功績。
”賀硯随反唇相譏,“本王請求出征,不為功名利祿,隻為守住大晉朝江山,護大晉朝百姓安定。
”
“何大人處處阻攔,居心何在!”賀硯随挑眉,冷淡的眼神一閃而過,朝昭文帝行禮,“兒臣一片赤誠之心,還請陛下明鑒!”
“……”何大人被賀硯随一番話堵得啞口無言,良久才憋出一句,“簡直是信口雌黃!”
何大人還想說什麽,被昭文帝一句“行了”堵得不上不下,嘴裏的話滾了又滾,最後憋屈地咽了下去,略顯不服氣。
“方才你們沒人願意站出來想辦法,端王自請出征,你們倒是有話說了。
”昭文帝冷哼一聲。
昭文帝怎會不知道這群大臣的心思,當即拍闆定下,“傳朕的旨意,封端王賀硯随為定遠大将軍,領兵平定突厥!”
文武百官嘩啦啦跪下,賀硯随掀開衣擺跪下,接過聖旨和虎符。
虎符在手,就算大臣們如何反對,也不能阻止賀硯随帶兵出征了。
“謝陛下恩典!兒臣定不負陛下所托!”賀硯随将虎符雙手舉過頭頂,叩頭謝恩。
昭文帝面龐緩和下來,站起身來,親自扶起賀硯随,溫和開口:“局勢刻不容緩,你現在便去軍營點兵吧。
”
“兒臣遵命。
”賀硯随恭敬道。
何大人看向角落,隻見賀憑舟搖搖頭,隻能作罷。
一個時辰後,大軍陳兵城門外,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帶着勢如破竹的氣勢。
賀硯随換了官服,穿上了銀光奪目的盔甲,眼神堅毅地看向前方。
軍旗獵獵随風飄揚,賀硯随牽動馬繩,揮了揮手,“大軍開拔!”
數十萬大軍即刻動身,帶起陣陣煙塵,場面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