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在菜市場被行刑人用刀子剮,魏鎮令說了,活剮三千刀,少一刀都不行,就在菜市場的鬧區裡!
在受完刑罰之前,這幾個人都不能死,而華悟的屍體被綁在柱子上,任人羞辱,任人鞭撻……
這些孩子們,有的屍體被認領了回去,有的屍體沒有人認領,這種的很可能是外地的,魏鎮令就找了一個風水寶地!
因為不知道孩子生前的姓名,家裡情況,命人把孩子的面貌刻在了墓碑上,還請匠人打造了許多玩具,一起随着孩子下葬了!
世人都講究落葉歸根,萬一孩子在世上還有他們的親人,恰巧路過這裡,看到墓碑上的畫像,就知道這人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到時候想要把孩子帶回故鄉就可以遷墳,現在就讓孩子們在此安息吧,這也是蘇柚甯給他支的招!
還有活着的孩子,是從外地截過來的,還有在酒樓裡搶來的外地人的孩子,還有那些知道内幕被殺人滅口的!
他們的孩子在世界上已經沒了親人,蘇柚甯建議他們在河間鎮修繕一個慈幼堂,也就是類似于現代的孤兒院!
給他們一處栖身之地,慈幼堂會發動捐款活動,而捐款的人會被刻在慈幼堂的牆壁上,讓這些孩子們時時刻刻銘記!
如果以後出息了,要記得報答這些人的恩情,也可以領養慈幼堂的孩子,領養孩子也是需要條件的。
一個是确定沒有孩子還要确定是男方不能生育孩子,一個是有能力撫養孩子,名下有資産之類的!
主母同意領養孩子,并且收養人和孩子的要有一定的年齡差,期間每年慈幼堂的人會不定期回訪确認孩子的情況!
大緻體系和現代差不多,而魏鎮令派人把華悟這些日子斂的财全部捐了出來,捐給了慈幼堂!
而這都是河間鎮錢财,也算是河間鎮送給慈幼堂的第一份禮物,河間鎮又重新恢複了以前繁榮的樣子。
魏鎮令府中又恢複了曾經樸素的樣子,河間鎮的富商們争先恐後給慈幼堂捐銀錢,就為了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慈幼堂!
沒準自己也可以做到“流芳百世”呢,他們可是第一波捐贈銀錢的人,捐出去的錢财夠慈幼堂衣食無憂一輩子!
而且還有了許多“志願者”大部分都是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他們沒有再收養一個孩子的能力!
就把慈幼堂的孩子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有時間就過去照顧,做做飯,打掃打掃,洗洗衣服之類的!
有些文人墨客為了有個好名聲也有樣學樣,沒事了就過去給孩子們講故事,教習字,隻要去過慈幼堂當“志願者”的人,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善人!
如此一來所有的事就都解決了,這就是蘇柚甯給魏鎮令出的主意,蘇柚甯發生事情第二天就走了!
臨行的那天,魏鎮令還詢問蘇柚甯的名字,蘇柚甯也知道自己的名字不好讓其他人知道隻能報出名号:“就叫我豐司丞吧……”
“豐……豐……司丞?”魏鎮令被關太久,一時之間有些反應不過來,豐司丞是個什麼名号……
可是旁邊的守使臉色大變,趕緊拉住魏鎮令偷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