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6章 白駒之名

首頁
    第016章白駒之名 祝予懷徹底沒心思喝粥了。

     之前為了翻新祖父留下的書院,他是作了幾幅畫托易長風去賣了換錢來着。

    但那畫怎麽就輾轉到了太子的手裏?! 祝東旭大笑起來,一邊給他撫了撫背:“還真別說,我兒風神俊逸,白駒之名倒也妥帖啊。

    ” “您怎麽也跟着起哄?”祝予懷按着頭,隻覺得腦仁疼,“這名頭竟傳到了澧京……文人之筆,武人之刀,還真是哪樣都不容小觑。

    ” 祝予懷的祖父溫仲樵早年捐建了一座書院,就坐落在落翮山山腳一帶,名為寒泉書院。

    “寒泉翁”之名,也是這麽來的。

     拜師以後,祝予懷在落翮山待了将近六年,為數不多的消遣方式,便是在谷中置案畫竹。

    書院裏的書生不乏有愛閑情野趣的,閑時也會上山來放松踏青,一來二去,總有偶遇的時候。

    祝予懷不是孤傲的性子,見有客來也會笑談幾句,斟幾盞清茶給他們解渴。

     那些書生寒窗苦讀數載,乍一看見山間有這麽個不為功名所累的同齡人,自在逍遙如空谷之白駒,俱都欽羨不已。

     一傳十,十傳百,人人便都知道了落翮山中有位出塵脫俗的君子,談吐不凡,矯矯不群,頗有古時名士之風。

     那些愛舞文弄墨的書生回去後寫了不少詩詞傳唱,甚至集結成了冊。

    書院裏詩文滿天飛的時候,祝予懷還一無所知地窩在山裏數竹子。

     裘平生住在山中是為了打理藥田,一面還在留心打探自己徒弟的下落,并不隐居避世。

    故而易長風也會時不時地替溫老夫人跑個腿,送些被褥衣裳或是時鮮蔬果上山,有時還把德音也給捎上來小住。

     就這麽着,某一天易長風上山時,給德音帶了她念叨了很久的話本子,順便給祝予懷帶了本據說在雁安文人間風靡非常的詩集。

     易長風并不懂什麽詩詞,他挑中這本的原因,純粹是看它賣得太好了,沒忍住買了一本。

     祝予懷看完那詩集之後,一個人望着後山的竹林呆滞了很久。

     之後連着兩個月都沒敢出門畫竹子。

     “您跟我透個底。

    ”祝予懷一言難盡地擱下勺子,“聖上……不會真信了這些捕風捉影的虛名才要見我吧?” 書院裏頭瞎傳傳就算了,舞到聖前,這都可以算欺君了吧? 祝東旭止了笑,輕輕搖了搖頭:“聖上日理萬機,眼下又出了圖南山一案,自然不會隻為了些民間傳聞便要召你。

    ” 聽到圖南山三字,祝予懷心思一轉,隐約有個猜測。

     自多年前瓦丹王格熱木一統十二族,朔西邊境便戰事不斷。

    衛家長年戍邊抗擊外敵,手握重兵的時間久了,難免叫身居高位者放心不下。

     衛家這次願将小兒子送入京中,為的就是向皇帝證明朔西并無不臣之心。

    朔西給出了這樣的誠意,可衛聽瀾卻在臨近京城時出了事,若朝廷對此不管不顧,寒的就是邊關将士的心。

     無論如何,澧京都要盡力做出安撫的姿态來,可查案要時間,皇帝眼下能做的,唯有加大賞賜以示重視和安撫。

     甚至賞了衛聽瀾還不夠,自己這個陰差陽錯幫了衛聽瀾一把的過路人,也順帶着要賞。

     祝東旭一看便知他明白了,拍了拍他的肩:“此事事關邊疆,你做得很好。

    若聖上要賜你書畫珍玩,不必惶恐,謝恩便是。

    唯有一事,為父想先聽聽你的意思。

    懷兒你……可願入芝蘭臺?” 祝予懷聽到這裏,錯愕地擡起頭。

     他雖久不在京中,卻也知曉“芝蘭臺”意味着什麽。

     芝蘭臺本是供皇室子弟讀書的地方。

    大烨選賢取仕最主要的途徑是科舉,但自盛啓帝時起,多了另一條路——“芝蘭取士”。

     盛啓帝性情跳脫,少時在芝蘭臺中念書那會兒,被迂腐的老學究折騰得太狠,繼位後便尤為親睐有巧思的青年才俊。

    他嫌科舉取士過于死闆,便開創出了這種另類的取士方式。

     民間若有身懷奇才的神童,不論身份貴賤,地方官府都可向上舉薦,被舉薦者經過翰林院初篩後,由天子親自考校,濫竽充數者送回原籍,連帶着舉薦的官員也跟着吃瓜落;确有真才實學者選入芝蘭臺,與皇室子弟同窗讀書。

     如此既能叫拘在宮裏養大的皇子們知道天外有天,耳濡目染地發奮圖強,也能早早把大烨的棟梁之材搜羅起來,給予最優質的培養,為國儲臣。

     等到這些神童長大成人、學有所成,便可依據個人所長、通過相應的考核分授官職。

     如今的芝蘭臺就相當于一所皇家所設的書院,若能蒙受天恩入臺,就相當于半隻腳踏入了仕途。

    對那些有天縱之才的人來說,這是一條可以免受科舉蹉跎之苦而平步青雲的捷徑。

     可祝予懷的心思何其通透,自然想得明白——不論先帝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