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

首頁
    ☆、 沈陵喜歡高效率,公務又不是寫文章,何必講究造詞用句,古人以文學修養來選定一個人是否适合當官本身就是有一定局限的,其實許多文人根本不适合做地方官,所以下了地方也是專注于學問。

     甚至不少官員都是嘴上功夫,寫詩寫得有多體貼民情,實際上沒做多少事情。

    但寫出來可不就讓世人看嗎,在讀書人中就有了好名聲。

     在他看來現在的官員已經是清閑至極了,和後世的相比,事情已經算是很少了,但辦事的效率真是讓他看着着急,可能和古代緩慢的生活節奏也有關系。

     沈陵想了想把韓文書招過來,韓文書一闆一眼地行禮道:“大人有何吩咐?” 沈陵知他的性子,平時也是話語不多,但沈陵和他交流還挺省心,有事說事,做事情也幹脆利落,直接進入正題道:“韓文書,本官想讓你做幾份樣本。

    本官看呈上來文書樣式五花八門,重要內容不夠詳細,本官希望一眼就能看到本官想看的,就像這樣的。

    ” 沈陵把自己寫的兩份範本給他看,這兩份公文主要是下面縣官遞上來的案錄,沈陵規範了一下格式,一個案件的訴本開頭講解事情經過,然後第一次開堂第二次開堂,各個縣城的師爺各自習慣不一,沈陵看得費勁。

     “大人希望下面呈上來的公文都統一?” “這是其一,你看像這樣,把最主要想知道的寫在這兒,填入內容的時候隻需在後面繼續書寫,但若是本官隻想看這個審斷,就直接找後面。

    你根據遞上來這些公文,分門別類,每一種根據你的經驗,做一個固定的樣式” 韓文書不停地點頭,認真聽聞後,又問了一些細節處。

    這沈大人來了也有月餘了,對比上一任通判,韓文書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大人竟然能考慮到這麽細緻的東西,行事風格也很幹練。

     在地方其實比在中樞院寬裕,他想什麽時候來府衙都可以,京城畢竟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地方他們才是掌權者,金大人就不是每日都來府衙。

    沈陵來後,他基本上每日固定時間上值,中午回去用飯,下午小睡一會兒又會過來,他自己定了個做六休一的時間。

     府衙的人确是叫苦不疊,前一個不管事兒,這個也太管事兒了,搞得他們下面的人也不好不勤快一些。

     有人便同金大人說道說道,暗暗挑撥。

     金大人笑着說道:“年輕人嘛,總是有些抱負的,本官年歲高,不如沈大人年輕力壯,他多做一些也是應該的。

    ” 金大人在外為官這麽多年,什麽人未見過,老友在信中也自曝短處,他看人還是看得準的,正如老友所說,他這個學生心思不多,做事踏實。

     沈陵這般勤快在金大人看來都不是事兒,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麽年輕又是第一回做地方官,小年輕難免會更認真一些。

     沈陵也需要斷案,隔三差五會有一些小案件,糾紛也是各種各樣的好笑,也難怪金大人不愛審理,有些雞毛蒜皮的時候還會鬧到公堂上來。

    他讓師爺做記錄的時候就按照他給的模闆來,如何判決以及判決的理由清清楚楚。

     沈陵每幾日都會把這些日子的事情,上報給金大人,有些不能決斷的,也要由金大人審批,可以這麽說,金大人是主卡,他是副卡,副卡需要經過主卡的同意。

    除了監督權,朝廷設置通判一職位,主要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員有異心。

     天氣漸冷,在京城生活了幾年,竟然有些不習慣南方沒有炕的日子。

     淮南就處在秦嶺淮河這條著名分界線上,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區分了小麥和水稻,降水線等溫線。

    淮南冬天也不會太冷,可能比建康府還暖和一點,建康府由于臨江,冬天濕冷很嚴重。

     方氏都有些懷念京城的熱炕,天冷的時候稍微燒一下,屋子裏就暖和了。

    原本她天冷時腰會疼,在京城就好很多。

    回了這兒,又開始發作了,感慨道:“這人吶,就是這麽奇怪,在京城的時候想這邊的好,在這邊了又想京城的好。

    ” 可能是濕氣的原因,文以苓讓人縫制了一個腰帶,後面做成一個長長袋子,裏頭裝上熱沙,綁在腰上熱敷,方氏真好了不少。

     一周歲過後,年年走路也穩當了,每天跌跌撞撞地跑,難免會摔跤,自從上回沈陵和父母聊過之後,他們也沒那麽過分溺愛了。

     沈陵陪他的時間就不那麽固定了,如今身不由己,有些宴會不得不參加,他如果有事情推辭個一回兩回也就罷了,不可能回回有事情。

     年年會走以後,圍欄也關不住了,就想着往屋外跑,丫鬟婆子們一串在後頭跟着,天氣晴朗的時候還好說,天氣不好的時候外頭太冷。

     沈全又給他打了一套滑梯、秋千、跷跷闆,讓他在屋子裏玩,但這種還是要人多才好玩,一個人玩一玩就沒勁了,沈陵給他設計了一套積木,益智又好玩,他能坐在地毯上玩個半天。

     每天沈陵回來,還會叽裏咕嚕和沈陵說搭了什麽東西,雖然全靠猜,但沈陵每次都能接上,有空陪他一起玩一玩。

     不過沈陵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多接觸一些同齡人,建立一定的社交思維。

    沈全和方氏明裏暗裏想他們生個二胎,覺得年年一個人太孤單,有個弟弟妹妹就好了。

     生肯定是要生的,不過不是現在,他也和文以苓說過,等年年再大一點,她的身體調養好了,頻繁生孩子傷身體。

     如今在地方條件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