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局勢危急,我若再不轉換戰術,應家極有可能在這場大戰中一敗塗地。
” 念及于此,應樂天目光一凜,不再猶豫,雙腿猛地一夾身下的狗嘴鷹。
刹那間,原本在高空盤旋的鷹群如同收到了統一指令,紛紛展開雙翅,以雷霆萬鈞之勢朝着地面俯沖而下。
一時間,天空中仿若有無數黑色箭矢呼嘯而來,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氣勢洶洶。
蘇語目睹天空中這突如其來的異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他心中明白,自己這一場豪賭終究是賭對了! 他所采用的戰術,實則是一場充滿冒險的博弈。
他賭的便是趙家人會為了保護他挺身而出。
畢竟,身為禦獸道修士的他,在戰場上本應處于後方指揮的關鍵位置,如今卻一反常态,身先士卒地發起沖鋒。
若趙家人膽小怯懦、畏縮不前,那麼他精心策劃的這一計謀極有可能功虧一篑,付諸東流。
好在蘇語在趙家地位頗高,且趙家修士平日裡訓練有素,戰鬥素養極高。
在蘇語率先沖入敵陣的那一刻,他們迅速反應過來,深知蘇語對于這場戰鬥的重要性。
倘若蘇語受傷甚至戰死,失去了禦獸道修士的指揮,狼群必将陷入混亂,他們最終也隻能淪為狗嘴鷹爪下的亡魂,任其屠戮。
于是,趙家修士們毫不猶豫地紛紛舍棄眼前的敵人,全力簇擁在蘇語身旁,為他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禦屏障。
蘇語擡眼望向天空中如黑色潮水般湧來的狗嘴鷹,眼神堅定而銳利。
他深吸一口氣,果斷施展出自身天靈根所賦予的獨特能力,試圖在這混亂的鷹群之中,精準識别出應樂天的所在方位。
果不其然,應樂天雖混在鷹群之中一同沖鋒,但行事極為謹慎,他巧妙地驅使數隻狗嘴鷹将自己團團圍住,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保護圈,以防有人趁亂近身攻擊他。
蘇語騎着灰鬃狼,一狼當先,身後狼群仿若洶湧澎湃的黑色潮水,勢不可擋。
所經之處,但凡有應家修士膽敢阻攔,瞬間便被狼群淹沒,在凄厲的慘叫與兇狠的撕咬中,淪為戰場亡魂。
應樂天在空中俯瞰這一切,心中猶如火燒,焦急萬分。
他深知,再這樣僵持下去,應家必敗無疑。
此刻,即便此戰要讓他耗盡苦心經營的全部獸群底蘊,也不得不孤注一擲、放手一搏了。
應樂天牙關一咬,心一橫,雙掌之上藍金靈氣瞬間暴湧,光芒奪目。
緊接着,他雙手十指飛速交錯相扣,施展出一套複雜的法術。
刹那間,原本在空中盤旋的狗嘴鷹群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強大力量牽引,瞬間改變陣型,如同離弦之箭,朝着灰鬃狼群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沖鋒。
灰鬃狼縱然勇猛,可畢竟無法與擅長飛行的狗嘴鷹相比速度。
眨眼間,狗嘴鷹群便如一陣黑色狂風,追上了灰鬃狼群,雙方瞬間碰撞在一起,爆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應家修士們看到狗嘴鷹群加入戰鬥,仿若看到了救命稻草,紛紛趁機後撤,尋得片刻喘息之機。
狗嘴鷹沖入狼群後,頓時陷入了一場生死惡鬥。
灰鬃狼憑借着強悍的咬合力,對着狗嘴鷹無情地撕咬,一時間,戰場上羽毛紛飛,仿若飄起了一場大雪。
然而,狗嘴鷹也絕非軟弱可欺之輩,它們特有的狗嘴瞬間化作緻命武器,被攻擊的時刻便狠狠反咬回去。
隻見不少灰鬃狼身上瞬間綻開一道道血口,殷紅的鮮血汩汩流出,将它們原本灰色的毛發染得通紅,慘烈的血腥味彌漫在整個戰場。
在應諾與趙鶴雲這邊,激烈的戰鬥仍在如火如荼地持續着,此刻,應諾在戰局中稍稍占據了上風。
二人皆是築基期七轉的頂尖強者,修為旗鼓相當。
然而,趙鶴雲主修風道,在一對一的單挑情境下,其能力相較于應諾稍顯遜色。
應諾周身已被層層岩石與泥土嚴嚴實實地包裹,活脫脫就像一尊從遠古走來的陶土巨人,他的身高更是激增到原本的三倍有餘,那龐大的身軀矗立在戰場之上,近距離觀望,極具視覺沖擊力,令人心生震撼。
這便是他苦心鑽研、獨創的土道殺招,陶俑化勁術。
此招精妙絕倫,攻伐之力與防禦能力雙雙得到極大提升,堪稱攻守兼備的絕佳招式。
應諾眼見着應家修士在蘇語的攻勢下被殺得節節敗退、頭破血流,心中焦急如焚,恨不得立刻将眼前的趙鶴雲斬于劍下,好抽身回援。
于是,他雙臂揮舞,左右開弓,瘋狂地朝着趙鶴雲全力痛擊。
可趙鶴雲所修行的風道法術,偏偏以靈活的挪移躲閃之法見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隻見他身形靈動,仿若風中柳絮,應諾那一連串勢大力沉的重擊,竟無一例外地被他巧妙避開,愣是連衣角都沒碰到一下。
應諾見狀,怒火中燒,忍不住大吼道:“你這死老頭,就隻會這般東躲西藏,賣弄些逃跑的能耐?敢不敢與我堂堂正正地正面對抗一場?” 趙鶴雲聽聞,隻是微笑不語,腳下兩團高速旋轉的風團呼呼作響,憑借這股風力,他的移動速度快得驚人,每一次應諾的攻擊襲來,他都能輕輕松松地側身閃過,化解于無形。
但趙鶴雲心裡明白,一味地躲閃終究無法決定這場戰鬥的勝負。
他一直在耐心等待,等待應諾因急躁而露出破綻的那一刻。
而應諾這邊,實在難以再按捺住内心的焦急。
隻見他怒哼一聲,猛地轉身,拔腿便要朝着主戰場的方向跑去,滿心想着立刻回到戰場,力挽狂瀾,扭轉應家岌岌可危的戰局。
可趙鶴雲又怎會輕易遂他的願? 眼見應諾轉身欲逃,趙鶴雲眼疾手快,瞬間取出自己的一品法器,四裡扇。
“應諾道友,這是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