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一波又起(2)
鐘坎淵和鐘習薇趕到辦公室,袁崇旭一行已經圍着鐘至榮坐成一圈,在場每個人都神情嚴肅,鐘至榮見他們二人進屋,看着袁德衷淡淡道:“人來齊了,說吧。
”
袁德衷尚未說話,擔任集團副總裁的袁崇旭率先開口:“習薇,在座都是自己人,我也不繞圈子,今天下午住宅開發部的吳寧向我彙報說,你們對站東A06地塊的上報方案進行了大幅改動,從項目公司到施工方全部更換,并且沒走審批流程就提交了競标,最後導緻未通過A06資質審查,此事是否屬實?”
袁崇旭是袁德衷的小舅,在鐘至榮創業的早期,袁家給過他不少支持,整個袁家暗中凝聚成一根繩,成為席榮內部一股無形的力量;雖說在後期,鐘至榮有意扶持自己的親信,将袁家人調離實權崗位,但至今,還有許多袁家人在席榮各個崗位上任職。
在法律文化中,有一句話叫“程序即是正義”。
在企業裏,則是流程即是正确,這是集體決策、風險共擔,一套完整的流程意味着流程中涉及的所有人都贊同方案內容,若是将來出現不利結果,流程中的所有人均要承擔責任,齊心協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在一旁說風涼話。
因此不按流程操作,先斬後奏,是風險極大的,尤其是在席榮這種涉及不同派系的大企業裏——先斬後奏意味着你個人承擔此事失敗的全部責任,其他人非但不用承擔責任,還可以馬後炮地落井下石,說上一句“若是你把方案給我看過,我早就能看出問題,不至于失敗”。
鐘習薇此時見拿他們違反程序發難,雖然明知道是袁德衷一派故意為難,卻也隻得耐着性子解釋道:“是,我們今天上報的方案,确實與之前提交流程的方案不符。
但是我們臨時修改方案,是因為廣南國土臨時改變招拍挂規則,在今天上午九點才發布招挂複合方案,根據資質審查要素表裏面的項目,我們原有方案裏許多指标都評不進‘優秀’檔,我們擔心最後評分結果不理想,因此才臨時改變方案。
國土方面要求的材料提交截止時間是上午十一點,如果走正常流程審批一定來不及,因此我們才沒走審批流程就上報國土。
”
袁崇旭不悅道:“集團每次拿地,項目方案都是經過預報會審核通過,豈能說變就變?而且,我是站東項目預報會的組長,你們不向預報會成員彙報也就罷了,連我也不告知,就自作主張改變方案嗎?!”
鐘坎淵聞言說道:“旭總這話的意思,是沒有收到我們提交上來的變更後方案嗎?”
“當然!要不是吳總向我彙報,我甚至都不知道這件事!”
鐘坎淵一挑眉:“那就奇怪了,因為我們确實提交過方案,在今天上午提交國土系統之前,事業二部的何總親自去秘書處提交的方案,您怎麽會沒收到呢?”
鐘至榮聞言,深深地看了鐘坎淵一眼,沒說話。
這是鐘坎淵使得一個小心機。
其實,以他和鐘習薇的級別,完全可以越過秘書處,直接電話或者短信請示袁崇旭。
但是,因為上午材料遞交的時間緊迫,而袁崇旭又明顯偏向袁德衷,鐘坎淵擔心若是正常向他請示,對方很可能說自己需要看過材料才能給回複,這一看,時間就沒準點,很可能會導緻他們錯過提交材料時間;而袁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