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碗糖水,現在是多麼容易。
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1963年,那是多麼奢侈,那是想都不敢想。
但我喝到了,是學校勤工儉學,老師獎勵給同學們的。
不過,那不是純糖水,是糖精沏的,那我們也高興壞了。
開學了,天氣也漸漸地暖和了,季節谷雨都過了,生産隊裡大田都種完了,學校向中心校申請的校田種子都到了。
種子有甜菜,向日葵,紅花,大麻籽。
到了,老師高興了,學校給老師分工了。
分工了,我們學校一共四個年級。
學校講了,還是原來的規則:一至四年級,各年級的班主任老師負責自己班級校田地的種植。
老師領着自己班級的學生,一年負責春種,夏鋤,秋收。
等着秋收後,由學校統一賣給供銷社,大隊。
賣的錢除了學校提留外,剩下的錢全歸班級使用。
班級使用,那個時代班級用錢的地方很多,買黑闆擦,黑闆油,粉筆,笤帚,戳垃圾的鐵戳子,還有,班級的玻璃打了,需要鑲嵌。
等等,這些花錢開支都是班級自己解決。
老師樂了,是班級有了校田地,能種植,秋天有收入,班級買啥不用犯愁了。
現在的學生不知道,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剛起步時是多麼艱難。
太遠的我不知道,就我上學的時候,是1963年,那個時候,學校的條件是很簡陋的,教室窗戶上很少有玻璃,要麼是烏玻璃,要麼糊的窗戶紙;教室裡沒有桌椅。
一個桌椅都沒有,學生上課坐的不是椅子,也不是凳子,有的是用一根木頭棍子,砍成橛子釘在地裡,上面再釘上一塊破闆子,有的破闆子都不是,就是土坯砌的土堆。
要是說老師用的黑闆擦,粉筆那就更可憐了,黑闆擦不是買的,是給學生要的,是哪個學生的老爹,穿的氈嘎達不能穿了,給絞一塊拿來,找一小塊木闆釘上,就做黑闆擦了。
粉筆是搞石膏弄的。
教室簡陋,那樣的教室也不夠,我的學校是土草房,土草房還就五間,五間房間壁三下。
西頭兩間隔開,做兩個教室,東頭剩下一間開始是倉庫,後改成教室,學校隻能有四個年級。
年級還都是複試班。
村裡也有念五年六年的,那就得上公社中心學校上去了。
公社中心校,距離我們屯子十八裡,十八裡地,每天上學還得來回走。
我哥哥和鄰居家小崔,去不幾天就不上了。
我上學時還是很幸運的,學校這時,大隊給了點校田地。
校田地,公社中心校對校田地還有明确的說法,讓種一些值錢的,公社衛生院和供銷社收購的作物。
種子,有甜菜,葵花籽,紅花,麻子,是中心校和公社醫院從哪協調給的,并且在種的時候,就告訴了,種的紅花,大麻子,等着秋天豐收了賣給醫院。
對于向日葵,葵花籽,供銷社負責收購,而甜菜,大隊酒坊就要了。
上課了,老師來了,老師開始講話了,同學們,我給大家說個事,今天咱們不上課了,得勞動了,咱們的校田地該種了,咱們種的種子,中心校給協調好拿來了,剛才學校分好了,學校要求咱們今明兩天就得種完。
要再不種上,就晚了。
“老師,咱們又勞動了?”
“對,同學們,咱今天又勞動了。
咱得種校田地了。
”
“老師,咱們學校怎麼還得種地呀?”
“啊,種地,同學們,你們聽我給你們講呀。
咱們要種地,咱們為什麼要種地?是這樣,你們看,咱公社是剛從向陽川分過來,剛成立的。
咱這屯子也是剛組建不幾年呀,原來咱這屯子都是這幾家,那幾家的,咱這學校建立更晚呀。
現在上級沒有錢給咱們,這大隊呢,更是沒錢給咱們,就連我們這幾個老師都是掙工分的。
那咱們班級買點啥沒錢咋辦呀?比如咱要買個黑闆擦,買盒子筆了,咱這教室窗戶上的玻璃壞了,學校都沒有錢買,就得咱班級自己解決。
解決,班級沒錢,咋辦,叫同學們拿,平攤,都不好吧,同學們,我問一下,大家願不願意平攤呀?”
“不願意。
”後面的同學喊道。
“不願意,這不就得了,不是同學們不願意,是誰家都沒有錢。
你看吧,大家交個學費還沒有錢呢,那還有錢再為班級買啥呀?”
“是吧?馬家軍同學?”老師問我,我笑笑,我不回答。
我是知道我家沒錢呀。
“你看,我問馬家軍同學,馬家軍同學都不發表意見。
”
“老師,不是我不發表意見,我要是說大家平攤,同學們家裡都沒錢呀?”
就是啊?所以說,咱學校才3安排了這項勞動。
這項勞動就能為咱學校解決很多問題。
好,下面咱同學就回家,拿工具吧。
”
“老師,拿什麼工具呀?”
“什麼工具,刨鎬,鐵鍬,背鎬,是能翻地的工具都行。
咱那校田地得翻呀,不翻,那地也種不了呀?”
“哎呀,老師,這種地,學校給學生有沒有獎勵呀?”
“有。
咱班級種這些東西,賣了錢,就是為咱們班服務的。
”王老師說道。
王老師正說着呢,張老師走過了,王老師看同學們還有幾個沒走,特意說道:“張老師,我說的對吧?在這項勞動中,班級同學表現的好,可以有獎勵是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對,對對對,有獎勵。
”
“對,有獎勵好啊,走,劉佳,咱回家求工具去了。
”
“劉佳,李小同,你倆快去快回呀?”王老師看着劉佳和李小同跑了,喊道。
同學們都回去拿工具去了。
學校的三個老師湊到一起了。
開始唠嗑了。
王老師問道:“張老師,吳老師,我給你倆說呀,咱三個都是民辦老師,一年就掙這三千八百工分,咱啥時候能轉正呢?”
“轉正,王老師,國家現在這麼窮,怎麼給你轉正啊?國家要給咱們轉正,那國家得拿錢的,你等着吧,等着國家經濟發展了,也可能給咱們轉正了。
”
“國家給咱們轉正,老王老吳呀,我看呀,那首先,也得國家有能能力辦學了。
現在,要是光指望着大隊辦學,那是不行的。
你看吧,這大隊,一年一年都不給咱點錢,咱想找木匠做個黑闆都弄不成呢。
”
“哎,刨地了,種校田地了。
”遠處幾個同學喊道。
“哎,王老師,吳老師,同學們去求工具回來了,有學生在這,咱們幾個老師快領着學生幹活吧,啥也不要說了。
咱要鼓勵同學們呀,争取,咱們要把這校田地種好呀。
”
“哎,張老師,咱三個,你是校長啊,咱現在叫學生幹活,咱動員他們,你說,咱種這麼多東西,咱要是豐收了,咱學校是不是也得給同學們點獎勵呀?”
“獎勵,那可以。
吳老師,你說的就是發個獎狀呗?”
“我說的不是獎狀,獎狀你隻能發個一兩個同學,你不能發給大家呀,我說的是在豐收了,到年底學校要給學生放寒假了,在放假之前,搞一個學生新年小聯歡,學校給一個班級拿出來三塊五塊的,買幾塊糖啊,弄點糖水啥的,叫同學們喝點糖水,吃點毛嗑。
這樣,也叫同學們高興高興,再者,這也是為明年工作打基礎呀。
”
“行,行行行,你這個辦法好。
争取吧,但這必須是種的校田地豐收呀?要是還像五九年到六一年那樣,學校的校田地啥也沒得,那是不行啊。
”
“那是那是。
哎,馬家軍,你們回來了,咱們班幹吧?”
“幹吧,早幹得幹,晚幹也得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