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大美陕北我来啦

首頁
    “小川同志你是傷病員,還是我來吧!” 半道截胡的人,是比葉小川低一級的的校友熊英。

     這是一位比李鐵梅還鐵的姑娘,身上有一把子好力氣! 草原雄鷹在天空翺翔。

     而這位來自四九城的熊英,則安安心心的在家裡發育身體...沒辦法,她爸是鮮肉門市主任。

     殺豬匠出身熊英老爸,不太善于表達他對兒女的愛。

     于是肥汪汪的五花肉、香噴噴的剔骨肉,大家都嫌買回去太吃虧的豬蹄... 就成了他表達父愛的最佳方式。

     要說,熊英父親這種做法也沒錯:别人一個月才5兩7的豬肉定額供應,誰家大人小孩不饞? 而自家的兒女卻能實現吃肉自由...難道這份父愛,還不夠油膩? 何況這是一個以胖為榮、以紅光滿面、珠圓玉潤為美的時代。

     有的吃,代表着有福份! 尤其是在廣大農村,胖嘟嘟的姑娘代表着人家的生活條件好、自留地肥沃,能生。

     搶手的很! 現在熊英主動跑過來幫忙。

     這讓葉小川感到多少有點不好意思:自己和熊英雖是校友,但平常根本就沒什麼交情。

     也就以前葉小川的後媽,曾厚着臉皮指使葉小川,托熊英幫忙買過2次“剔骨肉”。

     在這個時期,城市居民都是定量供應豬肉,數量少的可憐,一個月才5兩7。

     困難時期還更少:一個月才3兩2。

     由于肉食供應量特别稀少,當月的定額吃完了,就沒了。

     誰也别想搞特殊。

     好在屠宰場給生豬開邊口、門市上分割豬肉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零零碎碎的肉渣肉沫。

     這種被稱為“剔骨肉”的碎肉,則是不需要肉票的。

     ——它需要的是關系,是人情世故。

     所以這樣算下來的話,葉小川的前身,其實還欠着人家熊英的人情。

     “愣着做什麼?走啊。

    ” 熊英大大咧咧一擺手,“總算到了心心念念的陝北,咱去看看這片光榮的土地,究竟是一副怎樣的壯闊畫卷?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哇!好期待啊...” 這個時期。

     絕大多數人打小從課本上,從影視作品中經受了多年的熏陶。

     以至于一提到陝北的時候,大家夥兒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就會浮現出清澈蜿蜒的延河水、金光閃閃的寶塔山。

     棗園那座充滿希望的大禮堂。

     所以這批剛剛踏上陝北土地的知青們,心中滿是期盼。

     等到下了車。

     衆人心裡,對大美陝北那種期待已久的美好想象,頓時被現實給潑了一瓢冷水: 破爛陳舊的站台布滿了煤灰,等車的人衣衫樸素,面帶菜色,大包小包就那麼随意扔在地上,看上去髒兮兮的。

     站台遮陽棚下面吊着的白熾燈泡,足足有200W。

     但依舊顯得昏暗無比的燈光照在人臉上,散發出一股股迷離的暈黃光澤,面目難辨。

     淩晨的火車站。

     除了暮氣沉沉,就是寒冷刺骨。

     沒有鑼鼓喧天、彩旗飄舞的“熱烈歡迎廣大知識青年來陝北插隊!”的歡迎場景。

     也沒有拿着大喇叭的幹部,早早等候在站台上吼:“去安塞插隊的知青同志,往這邊來!” “喂喂喂,到延長下鄉的知青同志們,來我這裡集合了啊!” 沒有,什麼都沒有。

     隻有幾隻灰褐色的老鼠,順着冰涼的鐵軌,叽叽喳喳開溜... 隻有最早下車的知青們,滿身疲憊的簇擁着、攙扶着往出站口那邊走。

     失望的人不止熊英一個。

     其中也有不少知青和熊英一樣,當他們邁出火車車廂門的那一刻,各自不由楞在當場: 咱們千裡奔波,就這麼,沒聲沒響的,就...就到啦? 咋搞的和貴子進村一樣的:悄悄的來,敲鑼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