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發呆,林然輕咳一聲:
“這句話用在其他方面也一樣。
”
“孫武有《孫子兵法》,後人活學活用,方能克敵制勝。
”
“用在治國上也是同理。
”
“比如夏朝是以法治國,法制觀是奉天伐罪,一方面統治者的統治依據來自天命。
”
“另一方面,統治者打着天的旗号來實現統治。
”
說到這裡,林然嘴巴有些幹,喝了杯酒潤潤嗓子。
同時也給扶蘇記錄的時間。
很快,扶蘇記錄完,擡頭看向林然,等着他繼續說。
林然放下酒樽,淡淡道:
“然後再說商朝,商朝讨伐夏朝就是以天的名義。
”
“在奉天伐罪的基礎上,法制觀更加強調神和祖先的作用,于是商朝法治愈發完善,有了‘刑名從商’的說法。
”
“意思是後世的刑罰大多從商朝衍生。
”
“最後是周朝,法制觀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從夏和商的基礎上,發展出德的概念。
”
林然語速不疾不徐,正好配合扶蘇的手速。
扶蘇寫得極其認真,寫完後再看一遍内容,恍然大悟:
“老師,您的意思是,夏商周的法制觀都有一個‘學’字,學習前朝但不是完全照搬,都有自己的理念。
”
“這就是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
“老師的觀念發人深省,學生佩服之至。
”
一邊說着,扶蘇一邊下筆。
獄卒偷偷瞄了一眼,發現扶蘇連自己的評價都記下來。
這種行為,獄卒不知該怎麼評價。
“你不是不識字嗎?”
一道疑惑的聲音響起。
獄卒心裡咯噔一下,連忙解釋:
“小的是不識字,隻是看到公子忙着寫字,想問他累不累。
”
“哦,原來如此。
”林然的笑聲意味深長。
獄卒擔心被識破,趕緊轉移話題:
“小的聽不懂這些大道理,林先生不是在說丞相嘛,怎麼又提到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