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簡單的呼喚,包含了千言萬語,它不僅僅是對阿嬷的思念與懷念,更是對那份母愛與奉獻的深深敬意與感激。
随着歌聲的結束,整個現場陷入了一片靜谧,隻有觀衆們雷鳴般的掌聲在回蕩。
許多人眼眶泛紅,被這份真摯的情感所打動。
這一刻,音樂超越了語言的界限,讓大家的心靈在這一刻緊密相連,共同感受到了那份源自心靈深處的感動與溫暖。
顧丞他們未停歇半分,對視一眼,相互點頭示意。
下一首歌就随之表演出來。
這次唱的叫希望,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歌裡還有孩子們的聲音。
希望過後是草原。
悠揚又獨特的聲音讓很多外國人都在這一刻愛上了這首歌,是遊牧民族祖祖輩輩的過去。
唱普通人最平凡生活的《渺小的我》。
表達軍人保家衛國的《泰山與鴻毛》。
寫邊防靠人一步一崗守出的《新長城》。
關注流浪動物的《愛比死神先到》。
主題聚焦在孩子們視角看世界的《彩色》。
......
整整9首歌。
每一首歌都朗朗上口。
不拘泥于個人的情愛,他們唱的每一首都是華夏人的故事!
廣場上有人離開,有人加入,也有人從第一首一直聽到現在,他們早已席地而坐。
直到最後一首歌,尖銳的唢呐聲響起。
衆人都被吓了一跳。
尤其是在上一首是歡快的輕搖滾音樂後,現在的音樂聲讓人莫名感覺不适。
更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這次的前奏簡直稱得上刺耳!
暴躁的鼓點、混亂的吉他聲。
更讓人覺得詭異的,是裡面的鋼琴聲卻聽起來充滿喜悅。
還夾雜了很多他們聽不出來的聲音。
顧丞等人的臉上也沒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嚴肅。
很多人都皺緊了眉頭,心裡的疑惑越來越深,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向屏幕,希望這次再從屏幕上了解到這首歌曲背後的故事。
可這一次,他們沒有看到和之前一樣大段關于這首歌曲的介紹,而是看到一張張圖。
圖明顯有些年代,好多都是黑白的,每一張圖旁邊都隻有簡單的名稱。
有帆布手套。
有看起來極其簡陋的防毒面罩。
有木制行李箱。
有血清瓶。
有土陶細菌彈片。
有注射器。
有很多棕褐色的玻璃瓶。
.......
大家看的莫名其妙。
可一張張照片讓在場很多黃皮膚黑頭發的人站了起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一個比一個站的筆直,臉上早已淚流滿面,很多老人家甚至已經輕聲痛哭了起來。
這讓其他人更好奇了。
直到顧丞開口,旁邊的屏幕上才出現一張張人神共憤的照片。
無數個病毒的名字出現在這裡。
慘無人道的折磨。
冰冷的實驗結論。
在這裡,無麻醉的活體解剖成了是所有醫師所必備的基礎技能。
無數無辜的華夏人被當成實驗品肆意劃開解剖,血噴的滿地都是,實驗室中充斥着尖叫聲和血腥味,甚至連嬰兒都無法逃過,而這一切都隻是為了這些人能更好的觀察而已。
蒸幹實驗。
母愛實驗。
凍傷實驗。
壓力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