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秦良玉。
    
竟然要嫁給一個荒淫無恥、嗜賭成性、名聲狼藉、整日吊兒郎當的敗家子。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不服!”
秦良玉一指身側的李弘貞,憤然道:“他使詐,将我推下擂台。
    ”
“我要再跟他比一次。
    ”
另一個戴官帽的評委發表了意見:“秦家姑娘,話可不能這麼講。
    ”
“本官從事鄉約十餘載,擂台比武見過不下于百場。
    習武之人的規矩,不都是出擂者,一律判輸嗎?”
這位評委是本縣的鄉約小吏,負責民事财産交割,也兼顧比武見證。
    
第三位評委是梨園老闆,也是提供擂台的主辦方,也跟着發聲:
“秦家姑娘,我把戲台借給你比武招親,也樂意成全一樁美事。
    隻是之前可說好了,隻比十場。
    既已分出勝負,你就不能再折騰下去了。
    咱的角兒可都等着上台呢,若耽誤時辰,看官們可不答應啊!”
三位評委意見一緻,饒是秦良玉渾身是嘴,也扭轉不了擂台規矩。
    
正不知所措之際,有個青年擠出人群,來到三位評委面前作揖。
    
“三位且聽在下一言。
    按理說每勝一場,都有中場歇息。
    但舍妹為了不耽誤戲台開演,可是連續打赢了九場都不曾停歇。
    就算當世第一猛将,也扛不住這般車輪戰,何況舍妹還是女子?所以在下認為,趁力竭之際取勝,難免勝之不武,有失公平。
    ”
“還請三位明鑒。
    ”
這位背着藥箱、說話彬彬有禮的青年,正是秦良玉的二哥秦邦翰。
    
張世裕不容置疑道:“擂台規矩向來如此。
    秦家丫頭落敗,隻能怪自己技不如人。
    ”
張世裕堂堂一派宗師,曾經敗在秦良玉手上,出于嫉妒巴不得讓秦良玉難堪。
    
其他兩位評委,也是各懷心思。
    
鄉約想回縣衙“打申”下班,梨園老闆想讓戲子早點上台。
    
于是這三位評委敲定最終勝負,并在狀書上蓋了各自的印章。
    
再由鄉約把“狀書”交給李弘貞。
    
“拿着,秦家若違約,可持此書到縣衙告官。
    ”
“諸位,餘某先行告辭。
    ”
代表官方權威的鄉約走了,秦良玉慌了:“二哥怎麼辦?我不想嫁給他。
    ”
秦邦翰給了她一個放心的眼神:“不必擔心,爹在忠州好歹小有名聲,有他出面,縣尊會給幾分薄面。
    ”
随後來到李弘貞面前,作揖道:“李家公子,舍妹無心婚嫁。
    強扭的瓜不甜,你就算娶了她,也成不了鹣鲽伉俪。
    李公子不妨另擇良配。
    ”
“在下向你保證,事後家父必會給予公子補償。
    ”
李弘貞一頭霧水:“不想嫁人還比武招親,這不是畫蛇添足麼?”
秦良玉本來就因為比武招親的事,憋了一肚子火,聽到這話瞬間炸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