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18 開原的機遇

首頁
    買活918開原的機遇 光是一個開原已經如此,再算上盛京前方的多個城池,這樣的後勤線是敏朝壓根無法維持的,最後,這種和後勤集散地距離比較遙遠的堡壘,都會被半主動的放棄,為的就是節約軍需。

    建州女金也就順理成章地入主了開原,把戰線逼近盛京前線,包括到最後拿下盛京,把戰線前推到寧錦一帶,多少都是和補給的難度有關。

     可想而知,在逐漸被放棄的過程中,開原肯定是逐漸蕭條下去的,而被女金人奪取之後,開原這附近的農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畢竟此處依然靠近前線,女金貴族的農莊還在更東北一些,他們的老巢才讓人更覺得放心。

    這座小城很長一段時間都作為中轉兵營使用,但在買活軍手上,卻完全煥發出了不同的光彩,才隻是幾年的功夫,原來的老城牆已經完全不當什麽用處了,沿着老城牆外沿,開原城在不斷的擴張,雖然暫時還沒修好水泥路,但拌了碎石子的主幹道,沿着主街,向外延伸出老城門,直接銜接了兩側更開闊的新城區。

    就連原來的老城門也被卸下來了,就這樣,商隊們還嚷着城門太小了,還該再拓寬一點呢 新城區兩側,地方就大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幾家大車店,還有更遠處氣派的兩層小樓建築群周老七太熟悉這種建築樣式了,這種清水兩層的小樓,一旦集群出現,那基本就是衙門再不會有錯。

    穿過熱熱鬧鬧的大車店走到近處一看,果然,衙門常見的黑底白字豎牌匾,整齊地懸挂在院牆前方,還都是帶拼音的,而驿站就在這個建築群的最外圍,占據了最大的一片地方。

     這個驿站,規格是相對很高的,有兩棟二層小樓,每一棟都是十間以上的開間,小樓外頭還挖了幾十個地窩子,一口氣住上二三百人也不是問題,旁邊就是個大澡堂子,另帶了一個一層的食堂。

    瞧着成色很新,當是過去一兩年間陸續建起來的,隻是有一點沒有自來水。

    沒瞧見大水桶、水車和縱橫交錯的水管,這是有些奇怪的,畢竟,南方的新式建築,可幾乎沒有不附帶這個的。

    但理由仔細一想也就完全明白了一年大半年都是冬天,水在管子裏會上凍。

     “非但如此,結冰化凍,這一冷一熱,一張一縮,很容易就把水管給撐壞了漏水,所以這兒隻有澡堂子有水塔,過冬的時候要嚴嚴實實用稻草加棉被包紮起來,怕上凍了,水管也設計得特別的簡單,就是壞了要好修。

    ” “讓一讓,都讓一讓哈,俺們不在大車店住俺們不是商隊,是通古斯朝貢的大家都讓一讓,驿站那兒人滿了麽” “原來是官爺驿站今兒人倒是少,您快去吧,沒準還能占兩間上房晚了可就要住地窩子了” “行,謝了那啥,你們也別走遠了,後頭一波苦刑犯呢,估摸着都是要送到礦裏去的,今兒下雪了,他們應該也得住大車店,可禁不住露宿” “哎多謝大爺提點着大爺您慢走,這雪還濕着,落地就化了,得仔細蹄鐵打滑城東新開了個鐵匠鋪,倒是好手藝,您要給馬兒上掌就去那吧” 下雪了,這可不是小事,也就是一小會兒功夫,在城門口拉客的店夥計,一個個都帶上了帶護耳的氈帽,也都把手攏到了袖筒子裏,裹着大棉襖,在城門洞挪動着腳步,招呼着入城的旅客,隔着護耳,聲音含含糊糊地傳了過來,“謝了,兄弟城裏有沒有賣爬犁子的地方” 從離開盛京算起,大家四五天沒洗澡了,當然在北方冬天這是再正常不過,但在周老七來講,習慣了幾乎每天洗澡的日子,現在突然每天隻能簡單擦擦臉,又每天都在趕路,總覺得自己蓬頭垢面的,一身油膩。

    在驿站剛安頓下來,他就張羅着要去洗澡,本以為這裏荒僻,冬天取水也不方便,浴資應該會更貴一點,卻不想價格居然和在雲縣一般,依然是一文錢一個人。

    正納悶呢,那放水的夥計便和他講解起來,“我們這裏取水雖然麻煩點,等河上凍了,都是鑿冰汲水,有個蒸汽機的使費租金,但卻勝在一點煤便宜,比南方便宜了不止一半,所以算起來成本倒是差不多的” 一般來講,先民逐水而居,一個地方能被選中建城肯定是有豐富水源的,周老七他們沿路來驿站的時候,也的确看到了河邊上有一臺蒸汽機,正在拉貨拽船,聽夥計說了,才知道開原這裏也有個小碼頭,主要是接收河流上下遊的魚獲,送到罐頭廠去,冬日時則采冰儲存,裝上履帶就行,也能為澡堂運水,或者像是現在這樣,在河流快上凍的時候,把船拉上岸保存,反正大家都可以用,給租金就行了。

    當下也不禁是點頭道,“是了,你們這裏産煤,用起蒸汽機也好,燒起鍋爐也好,的确都是便宜的。

    ” “正是,順着大路往北,出城再跟着石子路走個十來裏路,折道走個半天,就是東山礦區了,您就看路就知道了,路修得可好着呢,比官道還好,等明年化凍之後,就得修水泥路了。

    沒法子,每天運貨的車太多了那裏不止煤礦,還有石灰岩礦,水泥廠也設在那裏,咱們開原的三礦兩廠,就隻有一個罐頭廠在城西,其餘都在城東那片地方,您就說咱們城裏能不能越來越好吧” “這還真不知道,要不這樣,您先趕着去驿站吧,我這也幫您打聽着,若是您還想要,明兒還來這找我,我要不在,就在陳家腳店,就在城東挨着城牆外,一個大院子,您一問就知道了” 的确,開原城并不大,老城幾乎就是一條一眼望得見底的主街,最寬的是城牆內側留的青石闆道,再加上主街也鋪了碎石子兒,方便過車,一轉到支路上就是土地了。

    不過,和南邊的城市不同,開原城四面城牆俱全,而且建得都比較高,有多次增建、修補的痕跡,也體現了此處在過去幾十年間經過的戰亂。

     按艾黑子的說法,遼東的城池一般都是如此,內裏小,但城牆全、高,這是因為,包含了盛京在內,基本從出了山海關算起,大部分城池都是按着堡壘的模子建起來的,主要的功能是屯兵戍邊,如果周老七有機會去九邊城池,譬如雲中、延綏走一走,也會發覺類似的布局城裏主要的建築就是兵營、将府,再有一些規模很小的坊市,居住着和軍營配套的各種匠戶,以及為少數百姓和家眷準備的生活區。

     這些堡壘依托着附近的屯田來供給,衛所士兵則負責守護農田,不被邊番騷擾,這樣的模式曾經是很行得通的,但隻要番族坐大了,就又很容易荒廢,一旦騷擾的密度超過了衛所的防護,屯田的農戶不能安心種田,便會大規模地逃荒,尤其是在整個社會的流民管束逐漸放松,甚至流民成風無力約束的時候,軍屯的荒廢也就成為了必然。

     這樣的話,各個堡壘的軍糧運輸,就隻能依靠後方輸血,給王朝的財政增加了嚴重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