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凡人的坚持

首頁
    話說那鄭到,安葬父親後,便僅餘下一人在崇山峻嶺中,孤孤單單,零零落落。

    且其三歲識文便開始修煉,僅十七歲,已練就功法《九轉經》,來到九層練氣巅峰之關隘,山中靜修已無益,更需的是築基之機緣。

     遂其思索之後,便離開從小生長的大山,六百裡險嶺野地,隻管跋涉,一路怪木毒草盡情拉扯,若碰見野獸還好,當添一頓飯來,就怕碰見有法力在的妖獸,遠遠看着便需躲開。

    敵得過也有負傷之險,敵不過便一命嗚呼。

     好在父子二人并非完全與凡世斷絕,過幾年便要出山置辦采買些物品,鄭到識得出路,再加之他也不是凡人,曉得些弄風騰挪,驅火放箭的一階小法術,又時常練習,手法熟撚,不是那剛悟道的新人。

    一路盡管荊棘遍布,吃了些苦頭,卻也難不倒他。

     可當他出了荒山,又不知往何處去是好,那紛繁的凡人世界又該何處為家,他默然回首,看向那濃濃綠綠,大樹參天的生長之地,父親已去,那也不是他的家。

     “原來修仙之人,隻在道上,本是無家。

    ”鄭到借此勸慰自己兩句,方能再度前行。

     鄭到出了北煌山脈,到了崚洲地界,正是百郡千城,人氣鼎盛,與那山間之景又是不同,可人群熙熙攘攘,他獨立在外,隻感到愈發孤寂。

     機緣也不知何處才是,他又想到自己還有生身母親,十七年過去也不知現在何方,是否安康。

    雖修士無家,大道無情,鄭到卻也還沒到無情的境界。

     他在山中并非一味苦修,把自己練成傻子,相反鄭莫凡傾囊相授,但凡知道的沒有不能講的,禮義廉恥、人情世故這些他都曉得,平日裡聖賢經典,傳說傳記,也多有誦讀,隻是裡面參雜了些鄭莫凡的價值觀念。

    他常教他,做人要自私自利,萬事以己為先,不可放縱情感,甚至根本沒透露過他母親的半點消息。

     雖說仙凡有别,但骨肉情親,血濃于水哪是理智能控制的,更何況鄭到讀到過孝的概念,已有啟蒙,又怎能讓他控制住不去尋母? 于是剛出山衣衫褴褛的鄭到,順手在最近的村子裡,扯了别人晾的衣物抱着便跑,他又有些步法在,不管是放出的惡犬或是難聽的喊罵都莫能追上。

     他換上一身青布衣裳,将亂糟糟的頭發在溪邊整理一道,撕下布條在腦後束個短馬尾,看起來倒也是個幹淨的少年。

     随後他又在村落間找了些地主大戶,假裝是雲遊方士,替他們祛祛邪,捉捉鬼,騙些銀錢來。

    他本會法術,在那些肉眼凡胎面前,想裝神弄鬼實在手到擒來,那些老爺直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有了銀錢,處處方便。

    鄭到南下,遊曆各個城池,一則打聽當地姓鄭的人家,二則探聽些奇聞轶事希望能得到有關修仙界的消息。

    聽父親說其他修士幾乎都不與凡人接觸,但修仙界又不可能和凡人世界完全斷絕,修士的神異活動在凡人嘴裡往往會被傳成各種異聞怪談,其中說不定就有機緣的存在。

     隻可惜,十數天後,兩邊皆是一無所獲。

    這麼多的城池,這麼大的天下,要找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女人,實在是大海撈針。

    再說這機緣,鄭到更感到惱火。

     聽說鄰村大娘家的母豬離奇失蹤;城北地主家的傻兒子作了首奇詩;縣衙擴建時伐倒的古樹内憑空長出了幾十兩銀子,鄭到一一調查去才發現與修士沒有半點關系。

     大娘家的母豬隻是學會了用長鼻子頂開木栓,鄭到找到它的時候它正扒着枇杷樹哼哧哼哧。

    地主家的傻兒子是到了婚配年齡,怕别人姑娘瞧不上他,他爹找旁人代寫的詩。

    至于那銀子,則是怕老婆的縣令藏的私房錢,他頭日喝醉了,忘了轉移走,後來又不敢承認。

     鄭到再度默然,甚至懷疑起了自己的智力。

    為什麼最開始會相信這種事與修仙界有關系!? 他坐在茶樓上微微扶額,眼角餘光忽瞥到街上有一個怪人。

     吵嚷的茶館内也多出些聲音。

     “欸,瞧那兒!” “怎麼了?” “欸,你瞧。

    ” “喲呵,不錯!” “啧啧。

    ”外面好像有什麼東西,惹得茶館内人議論紛紛。

     不一會兒便有人笑道:“都說是駿馬配英雄,馬是駿馬,可這人哪像個英雄?” “狗熊罷!”旁邊有個粗魯漢子起哄,堂内一時間笑聲一片。

     衆人皆往街邊望去,隻見那門前的台階旁站着一匹黑馬,确實是神駿異常。

    這馬四肢修長健壯,身上肌肉輪廓分明,比一般馬匹得高上一個頭,它神完氣足,雙目如電,仿佛一不注意便會化龍騰走,惹得人們紛紛發出驚歎。

     可往馬旁邊一瞧,一人坐在台階上,看來有四五十歲,貌若乞丐,頗為落魄。

    他拿着塊餅在那費力的啃着,似是有些難以下咽。

    不久他便察覺了茶館内的人是在笑話他,頓時變得面紅耳赤,好像想罵什麼卻又有些膽怯,隻好将餅子用一塊布小心地包住,再急忙牽起黑馬離開。

    那黑馬順從地跟在他的後面,四蹄踏在青石路面上嗒哒作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待他走後,茶館内人才放開了議論。

     “偷來的吧?似他那等人怎騎得起這種馬?” “诶,我說也是,沒見過他,不知哪裡人士。

    看那馬沒有鞍具,想是趁着放風時偷偷牽走的。

    ” 另一人道:“若是偷的,也怪。

    驽馬還有三分野性,此等良駒,若非馴服肯跟他走?” “未必,未必,許是看馬的馬奴牽了主人的馬跑了,還是偷的!” “定是如此!” …… 且不提衆人如何議論,剛剛樓上那年輕人已不見了蹤影,隻在桌上留了兩文錢。

     話分兩頭,說那灰頭土臉的落魄男人,牽着駿馬走在街上實在惹眼,行人既害怕得躲開,又忍不住張大眼睛觀看,這令他渾身有些不自在。

     正是飯點餐館飄出陣陣菜香,路邊熱騰騰的肉包子更是要将他的饞蟲釣出來,無奈無奈,他隻有捂着一直叫的肚子,低着頭往前走。

     不期竟撞上一人,他打了個趔趄,腳上無力一屁股坐到地上。

    那馬竟頗通人性,咬住他的後領想将他拉起來。

     他本都要起來了,擡頭看見一滿臉橫肉的胖子,隻感到有一座山要壓下來,腿一軟,又跌坐在地上。

     來人不由分說,瞠目怒視:“哪裡來的流賊?!這馬定是你偷的,趕緊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好把你抓去見官!” “不是賊!不是賊!”那人已吓得哭哭啼啼。

     “還敢狡辯!先帶上公堂!打個二十大闆看他招是不招!” “不敢打!不敢打!禁不住,要打死我哩。

    ” 根本不由他分說,旁邊來三個小厮,兩個将他手臂架着,就要拖走,任憑哭喊亂扭掙脫不得,另一個就要去牽走馬。

     路過之人圍在三尺,邊看又小聲議論,有人戳戳點點,有人權當好笑。

     卻這時一青衣男子,走入人群,抓住那小厮伸向缰繩的手,他便再動彈不得,任憑拖拽上蹿下跳,無法抽出。

     “好小子,還有同夥,也是個生面孔,一并拿了。

    若是流寇按律當斬,若是流民也該個充軍。

    ”那胖子看鄭到相貌平平,又身着布衣,無甚裝飾,知道不是貴人,愈發嚣張起來。

     鄭到底氣十足喝道:“你什麼官?!就敢拿我?!” 本要動手的小厮被他一唬竟停下了,鄭到實在聲色厲害,連帶那胖子都被驚了兩下。

    他經常當神棍騙人,這演技倒是越發精湛。

     那胖子眨眨眼舔舔嘴唇道:“我縱不是官,卻是這城裡土生土長的,最見不得宵小之輩,平日愛替天行道。

    你不是流民,便把旌節印信拿出來檢查。

    ” 鄭到這次是真有點生氣了,狠聲道:“你也敢稱‘天’?!你也配稱‘道’?!”因自幼修行,鄭到對這兩個字十分敏感。

     “裹講這些幹甚?叫你拿出身份憑證。

    ” “我倒是有,給你看一眼隻恐髒了。

    ” 那人也是對鄭到琢磨不定,隻道:“那便上衙門對峙一查便知。

    放了我那兄弟。

    ” 原來這小斯已十分委頓,坐在地上,手被鄭到提拎着,看來十分不好受。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我又何須受你指使,以力欺人的東西罷了,有本事便來角力。

    若我勝了,你便放了這位兄台,還有,不準再說替天行道這四個字。

    ” 那胖子聽後抱着肚子笑:“你這乳臭未幹的小子也想與我角力,就你那細胳膊細腿,跟小雞子似的。

    ” “我是瘦點,但你這拱槽的肥豬,未必有多大力。

    ”原來那天偷衣服被罵之後,鄭到也多少學到了點罵人的本事。

     隻見周圍人聽此言紛紛驚呼,那胖子一口參差不齊的黃牙咬緊像嵌在一起。

    “啊!”他肥大的身軀咚咚咚撞來,許多人往後退都怕鄭到被撞個粉身碎骨,血濺到他們。

     鄭到看着那汗淋淋的胖子直犯惡心,真想一個火球把他燒成灰,但周圍又全是人。

    他一把将手中小厮的衣服扯破,攥在雙手,他雙腿微微分開,雙掌斜向上,竟然就将來者雙掌抵住。

     胖子像推到城牆一般,不能撼動分毫。

    他難以置信,他也不是虛胖是練過的,發起力來,粗壯的雙腿雙臂也似石頭般硬。

    怎今天,推一個體型不足一半的人,卻推不動? 鄭到感受着流淌在經脈中的法力,一發力反将那胖子推倒在地還似球一樣打了幾個滾,足滾出三丈。

    對付他還是太簡單了,鄭到連更大的妖獸都撂倒過,欺負欺負凡人還是不在話下。

     《九轉經》修煉時,需将靈力引入體内,在經脈中循環,以此易經洗髓,令修士力量比一般修士更強。

    當然,不同功法可能帶來不同神通,優劣則依情況而定。

     鄭到将破布随手扔到旁邊裸身的小厮身上,再看向半天爬不起來的胖子:“可認輸了。

    ” “哎喲!哎喲!摔殺我了!我認輸了!” 看衆小聲議論:“好啊,打得好啊,仗着衙門的妹夫平日那等豪橫,今天碰着硬茬了。

    摔死了才好哩。

    ” 鄭到耳朵一動也聽得明明白白,不禁感慨凡人就是凡人,一堆烏合之衆,他拉起那落魄男人:“這位仁兄,正當飯時,可願陪小弟小酌幾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