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孫立人所部駐印軍是最先完成美械整編的,後來抗戰結束後,又在這基礎上共整編了40多個美械步兵師。
這些所謂的美械師雖然在火力上和真正的美國軍隊比起來差距甚大,火炮方面縮水嚴重,另外沒有配備坦克,但同國内其他部隊比較已經算得上精銳中的精銳了。
調來滇西的這些隊伍以前很大部分都是各路軍閥地方武裝手裡的力量,因為抗日站在了統一戰線,老蔣對他們的控制力卻很有限。
現在比起抗戰初期全國部隊拼得七七八八,許多将領也戰死沙場,但老蔣的控制權反而得到了提升。
日軍在國内戰場上已經失去了優勢,全面轉為防守,反觀華夏軍隊卻接連在一些小規模交鋒中取得勝利,全國抗戰局勢從被動僵持逐步向主動反攻開始。
可是現實很無奈,國内的報紙連日宣傳,今天消滅了多少敵人,明天又收複了多少失地,實際上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并沒有多大。
因為日本人轉為守勢,同樣也放棄了許多地盤,通過收縮防禦避免自己陷入不利。
明面上看似華夏軍隊勢不可擋,日本人節節敗退,實際小鬼子的損失并沒有多少。
有位大佬就曾說到,天天吹牛逼有屁用,在華夏的鬼子一百多萬,消滅一個算一個,這才是實打實的真東西。
老蔣怎麼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問題,國内現狀也就這樣了,大方向還得看美蘇英那邊,戰争結束隻是時間問題。
集結在滇西的二十幾萬部隊隻是一個開始,那位光頭元首的算盤可打得相當響。
畢竟抗戰還沒結束,駐印軍雖然已經調回國内,但他并沒有将這寶貝疙瘩送到戰場上與日本人死磕,反而又調來許多亂七八糟的隊伍到滇西這邊,向美國佬提要求。
不過這也讓廖銘禹從中嗅到了一絲機會,随即他立刻和範紹增商量,讓後者回滇西暗中運作一番,目的就是為了那幾十萬部隊。
都知道川軍出川時足足有三百多萬人,如今死傷了六十九萬,剩下的人被許多都被打散混編進入其他部隊,整個華夏軍隊中川軍的占比非常之高。
來滇西的這幾十萬人中就有一多半多都是川軍,不少軍官還曾是範紹增在88軍時的屬下。
他們部隊的番号雖然沒了,但川人的身份沒有改變,也算的上久戰之師。
如果能把他們帶到緬甸進行武裝整編,相信戰鬥力不會比高喜江的五十師差。
向老蔣要人肯定是行不通,他現在巴不得廖銘禹死在緬甸,就連後者在緬甸所取得的一切戰績和榮耀都被他刻意忽略。
率領遠征軍連戰連勝的戰功也安到了範紹增頭上,這也讓其名聲大噪,被譽為遠征抗戰英雄。
而廖銘禹早就被邊緣化,不管是戰報功績還是宣傳報紙不僅隻字未提,還在刻意抹黑他軍閥做派與出賣國家利益的罪責。
對此廖銘禹倒是無所謂,甚至有些嗤之以鼻,那些嘉獎令、宣傳報紙擦屁股都嫌硌手,要來有屁用,真槍實彈才是硬道理。
自己悄悄咪咪在後方做幕後一把手不香嗎?至于輿論和誤會…随他去吧,一百個人有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