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你说这都是你自己瞎编的?

首頁
    講談社本部,從外面看是幾棟六七層高新式建築樓的整合體,在已經經曆過高速發展的日本東京,算不上什麼非常震撼的高樓。

     甚至光從外表看,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個麾下擁有雜志50餘種,年度出版新書約2000種,年度書刊銷售總額達1200億日元,正式員工約1000人的出版界龍頭企業。

     齋藤玲奈帶着北川秀一路走進大樓,因時間較早,完全看不到其他在這兒上班的員工。

     “這個電梯上去,就是《少年Magazine》的編輯部辦公區,我們要從這裡走。

    ” 齋藤玲奈興緻不錯,邊走邊向北川秀簡單介紹着講談社的組織架構和部門分布。

     講談社最出名的地方還是這些漫畫編輯部。

     畢竟它和集英社、小學館并稱日本出版界漫畫三雄,旗下有《攻殼機動隊》、《灌籃高手》、《寄生獸》、《頭文字D》等超人氣漫畫。

     與《少年Magazine》相比,名氣相對較小的《群像》純文學雜志,是被譽為“中興之祖”的第四任社長野間省一于1946年創辦。

     但《群像》創辦後不久,就被讀者評為日本五大文藝雜志之一,群像新人賞還被視作日本文壇的登龍門。

     走進《群像》編輯部辦公區,北川秀立即聞到了一股淡淡的蘭花香,門旁的公共書櫃上放着一排又一排整齊的《群像》雜志,往下則是每年新人賞的獲獎作品,自1946年創刊以來,已有49名新人作家獲此殊榮。

     其中絕大部分作家現在已是日本文壇的中流砥柱。

     北川秀好奇的蹲下看了看,大島光、小田衛光子、山田百合...... 很好,一個名字都不認識。

     也沒有村上春樹。

     這就非常棒了。

     “北川桑?”站在會客間門口的齋藤玲奈回頭看到這一幕,恍惚間想起了自己剛來這兒時的情景。

     那時的她,也和北川秀一樣,這麼半蹲着,用手撫摸着這些前輩的書籍,幻想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陳列其中。

     可惜,這一年多來,在無數次的審稿,以及和各類作家的交流後,齋藤玲奈終于明白。

     自己沒有吃這一碗飯的天賦。

     “啊,不好意思,齋藤老師。

    看到這些書,我就忍不住駐足膜拜了下...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前輩啊。

    ” 北川秀臉不紅心不跳的說着違心話。

     齋藤玲奈笑了,用手推開會客間的門,做了個請的手勢:“也許北川桑的作品,有一天也能被陳列在上面呢。

    ” “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夢。

    ”北川秀笑着走過去,用手撐住門,等她先進去後,這才進門,順手一關。

     齋藤玲奈開了燈,備好茶,然後端正坐下,從手提包裡把他的稿子拿了出來。

     北川秀則借着暖色燈光打量起這位女編輯。

     說實話,是真的年輕又漂亮。

     妝容得體,明顯受過良好教育,有一種職場女性特有的知性美。

     畢業于東大文學部的高材生,但卻受困于此時的蕭條社會現狀,沒能做出好的業績。

     與腦海裡自己從那些保安大叔處得來的情報信息十分吻合。

     說起來,東大文學部,那不就是夢子她們的學姐嗎? 就是不知道她畢業于哪一年,看面相好像和自己差不多大? “我們來聊聊書吧,北川先生。

    ”齋藤玲奈用手輕輕将垂下的幾縷發絲捋到耳後,笑着把稿子推在了中間,然後拿出了一個筆記本。

     裡面寫着密密麻麻的字,還有很多地方貼了标簽,用不同顔色的筆各種打标記,一看就是那種學霸的筆記本。

     “好的,齋藤老師。

    ”北川秀也坐直了。

     “能先說說你寫這本書時的靈感來源與構思嗎?”齋藤玲奈打算從常規問題先切入。

     不管《且聽風吟》最後能走到哪步,從文字靈性和一路來的觀察看,她已有簽約北川秀這名新人作家的想法。

     即便這次沒能成功,未來很多年裡,兩人都可能是互相的同伴與戰友,一些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

     北川秀都快把村上春樹的這本書倒背如流了,回答起來自然輕松寫意。

     這書實際寫的是70年代的日本社會背景,很多頗具時代氣息的東西格外吸睛。

     但他用了一種春秋筆法,把70年代的日本寫出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感覺。

     譬如書中大家廣泛使用電話,開着豪華的跑車等等。

     前者在現在人們還大多使用着傳呼機的95年,顯得格外突兀,後者則像是泡沫時代日本的一個社會縮影。

     而北川秀選擇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恰是那個時代的青年,正處于曆史的迷茫和自我困惑時期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