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二十六、酩酊

首頁
    第二十六章萬年之難 一百二十六、酩酊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酒在商代之前就被發明了出來。

    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人釀造出了大麥酒,就是啤酒,同時,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蘇美爾人也造出了葡萄酒。

    中國相傳由杜康發明了酒,不過直至商周之際,周人君臣們所喝酒是非常原始的米酒。

     那酒喝起來一爵一爵貌似很多,味道微酸又甘之如饴,不覺得多,等酒到了腹腸,化入血氣中之後,後勁就展現了出來。

    到了府中,一路清醒的姬旦經冷風一吹,才覺自己已經酩酊大醉。

    姬旦是何等人也,即使在酩酊之中,也能不失其态,端坐在内室之中,閉目凝氣,像平時一樣,身姿不偏不倚,猶如一尊坐鼎。

     商周之際,古人尚無棉被,睡覺之時裹着一種叫做“寝衣”的被子。

    尋常寝衣是麻葛布裡面填入蘆絮草絮,貴族寝衣的可為錦織,裡面填入絨毛或者絲絮。

     姬旦酒後寒,坐在狐皮褥子上,自己也知道披上寝衣保暖。

    姬旦的夫人一貫知道丈夫好靜思。

    自從他出府以後,一直擔心他被國君召去不知道為了什麼事情。

    但見丈夫紅光滿面而歸,并難得一身的酒氣,知道是一次難得的歡宴,且姬家上下皆在服喪之中,非特别要緊之事,國君一定不會開宴的。

    如此必然是丈夫與國君間的猜忌已經冰釋,夫人心中安甯,就安排家丁在内室外看顧,若有事情及時通報,自己并不去打攪姬旦的靜坐。

     自父王姬旦去世後,姬旦感覺自己心神散亂,連夢都做得淺,更不用說遨遊夢境了。

    索性,他也就忘了自己這套夢師的本領,潛心研讀父親手刻出的《周易》諸策,深深了悟其中的優點與深謀遠慮。

    有了清醒時的智慧,姬旦就再也不想使用夢師的禀賦了。

    他内心中保存着整個周國的未來,擔負着隻有他自己心知肚明的重大職責,不能輕易再以身試險。

     自從姬幸的夢境裡歸來以後,特别是在崇都外的九死一生,姬旦也常常感到後怕,總是心有餘悸,不願意再冒險踏入那變幻莫測的夢境世界。

    特别是他耳畔總時不時地回響着那個詭秘黑夜人的聲音:“過了那個山谷,可不要再回頭,再來就要放棄一切的希望!” 無論是夢裡還是夢外,他幾乎都要送了命。

    君子不履險境,姬旦反複告誡自己此生千萬别為好奇心,再去玄秘之境。

     今天夜宴後,姬旦在端坐之中入睡了。

    不勝酒力的感覺真是好,極少飲酒的姬旦感覺渾身輕快,猶如人也浮動了起來,一股股暖流在周身旋轉,一直貫入頭頂,讓他總是覺得異常沉重的頭顱也輕盈很多。

    姬旦腦子裡不停地響着自我的忠告:“殷商人濫飲無度,君臣昏聩,必定離亡國不遠!姬旦啊姬旦,你以後莫要飲酒了!” 他這麼自責着,忽然聽到耳邊有清晰的蟋蟀叫聲。

    他循聲望去,一隻通體油亮、漆黑的大蟋蟀正趴在内室的中間。

    它叫得不再像文太室堂上那麼铮铮作鳴,而是很柔和的,猶如玉石輕輕叩擊一般,也仿佛是在招引着姬旦。

     “好蟋蟀!”姬旦就起身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