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塔岛电站1):副作用

首頁
    6500萬年前,金星 尼古拉·特斯拉、阿博特和費爾曼上校走出太空電梯,來到位于金星赤道的一号電站的戶外平台。

     “這裡是我當年為超光波電站選定的地址塔島嗎?”特斯拉問阿博特。

     “是的,這裡就是位于金星赤道的塔島。

    ”阿博特神情凝重地答道。

     “之前的塔島海拔隻有50米,面積也很小,現在這裡全成了陸地,海退了?還是山長高了?” “超光波電站造成了海退,現在我們腳下海拔3000米,也可以說是山長高了。

    ” 特斯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喊道: “這才幾十年,怎麼會這樣呀?” 尼古拉·特斯拉記憶中的金星,氣候宜人,地質闆塊相對穩定,是金星人類宜居的天堂。

     金星距離太陽一億零八百萬公裡,其公轉軌道處于太陽系宜居帶的最佳位置。

    由于金星的黃赤交角接近于零度,一年當中幾乎沒有季節的變化。

     溫度變化當然也是有的,隻是不是按時間變化,而是按所在緯度變化,赤道熱,兩極冷。

     南北緯60度地區,日均最低和最高溫度分别為10攝氏度和25攝氏度。

     由于金星北半球陸地面積占比高于南半球,所以北緯60度附近的帶狀區域是金星人的主要聚居地。

     瑞芬堡位于金星東三區,北緯59度,是金星聯盟行政機構所在地,金星人習慣把這個城市與一種烈酒聯系起來,戲稱為“59度伏特加”。

     一行人乘坐的無人駕駛電動車停在金星聯盟行政大樓前,車門自動打開,費爾曼上校搶前幾步,職業而禮貌地引導特斯拉和阿博特進入大樓。

     “迪斯頓主任,這位就是尼古拉·特斯拉先生,我們成功把他喚醒并帶到您面前來了。

    ”阿博特對聯盟辦公廳主任迪斯頓介紹道。

     金星聯盟辦公廳主任迪斯頓身材高大,皮膚黑中透紅,卷曲的短發,目光深邃。

     “尼古拉,你能醒過來,幫助我們大家,這太好了。

    為了避免公衆恐慌,我們今天的談話要高度保密。

    ”迪斯頓示意阿博特院長,向特斯拉說明金星出現的狀況。

     阿博特院長打開全息投影,有詳細地貌标識的球狀金星呈現在尼古拉·特斯拉眼前。

     90年前,時年40歲的尼古拉·特斯拉在發明了交流電之後,開始研究能量問題。

     他堅信所有的物理事件及其背後的規律都可以用能量來表示。

     能量決定一切,能量就是一切。

     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超光波假說,即宇宙中充斥着均勻而萬向的一種能量波,它的波速極快,其頻率在10的16次方量級以上,波長約為170360公裡。

     物體的直徑大于該波長,比如恒星,則被超光波入射,發生強烈的能量反應。

    物體的直徑小于超光波波長,将被繞射,不發生能量反應,感覺不到超光波的存在。

     特斯拉根據他的超光波理論,寫成了一篇論文,叫做《引力的動态原理》。

     論文提交金星聯盟科學院之後,多數物理和天文方面的院士并不認同,隻有當時還不是院長的阿博特極力推崇并組織進行多項超光波的驗證試驗。

     過後的幾年裡,特斯拉轉向超光波能源應用的研究,為計劃中的超光波電站選址。

     憑借超光波提供的充足的電力,他和作為生物工程專家的女友瑪利亞希望通過努力,把人人向往的“終極永生”的理想轉化為可實現的工程方案。

     他們的方案是: 通過基因克隆技術實現身體的永生; 通過腦機連通技術實現意識的永生。

     金星人尼古拉·特斯拉43歲時發明了非接觸式高速腦機連接器,他稱之為“閃電球”。

    在一次實驗中,發生事故,他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整整昏睡了86年。

     “阿博特,昏睡前的事情我都記得,快告訴我後來發生了什麼?”特斯拉追問阿博特。

     特斯拉昏睡之後的幾十年裡,金星科技飛速發展,從他開創的電氣時代進入了信息時代。

     阿博特領導的超光波理論研究組通過觀測太陽活動,找到了軒轅十四、木星等天體的遮擋關系對太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