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塔岛电站2):天然支架

首頁
    2029年6月,亮國首都碩府 亮國T計劃負責人E先生坐在他辦公室寬大的單人沙發上,邁克爾·麥克斯和布勞恩教授坐在他的側面。

     E先生和布勞恩教授交換了一下眼神,問邁克爾:“我們的探索大師,邁克爾,我聽說你對特斯拉超光波理論的應用有了一個計劃。

    ” “是的,我已和布勞恩教授一起實地考察過,計劃在位于赤道的赫諾韋薩島,也稱塔島,豎起18萬公裡高的結構,建設第一座超光波電站。

    ”邁克爾答道。

     “嗯,教授向我報告了,這也正是請你到我這兒來的原因,請教授說一下我們的想法。

    ” “先說結論吧,我們不同意冒然在地球上建設超光波電站。

    ”布勞恩教授一改先論證後下結論的風格,接着說,“我們對超光波的理解可能還不夠深入,在地球上盲目建設電站,其副作用可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 “可能會有風險,但不試怎麼會知道不行?” 邁克爾·麥克斯正要繼續争辯,被布勞恩教授打斷了,教授說: “當然可以試了,但為了穩妥起見,我們建議首座電站應該建在其它天體上,比如月球。

    ” 邁克爾·麥克斯身體前傾,眼神炯炯,透出堅毅和理性,解釋了他考慮過的各種因素。

     尼古拉·特斯拉的超光波理論已經被印證,在宇宙空間中,包括太陽系的任意位置,制造一個18萬公裡長的連續結構,就可以吸收完整的超光波波長,将能量轉化為電力,從而成為所謂的超光波電站。

     邁克爾認為超光波電站提供的電力可以有效解決兩個方向的迫切需求。

     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中算力幾何式增長,電力不足已經成為瓶頸。

     二是人類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甚至移民其它星球,需要大量的能源。

     邁克爾原本的計劃是:在地球建電站,提升算力;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電站,電力主要用于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甚至建立移民點。

     首先在地球建電站,最大的好處是建設成本低,電站建成後,電力傳輸成本也很低。

     把電站建在外太空,即使是離地球最近的月球,電力傳輸回地球就不隻是個成本高的問題了,在工程技術上無法實現。

     E先生擡手示意邁克爾停下來,說出了一個邁克爾身份所限而沒有思考到的角度: “尼古拉·特斯拉的理論雖然還沒有正式公開,但也談不上是什麼秘密了,情報顯示,幾個大國正在躍躍欲試地準備在地球上建設超光波電站,成本低對我們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 布勞恩教授反對在地球建立實驗性電站完全出于對科學規律的敬畏和審慎,并未考慮過政治因素。

     E先生接着說:“從1936年開始,我們保守尼古拉·特斯拉的秘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應用門檻太低了。

    我們将推動國際公約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威脅,禁止任何人在地球建設超光波電站,以确保亮國現有的領先地位。

    ” 布勞恩教授完全明白了在地球建超光波電站已絕無可能,他轉向邁克爾問道: “如果在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建電站,艾斯貝公司可重複利用的獵鳥5型火箭的運力夠嗎?” 邁克爾搖了搖頭,說道:“如果離開地球,即使是在距離較近的月球上建電站,工程難度和成本會急劇增加,十八萬公裡長碳纖維管本身還好辦,質量高出幾個數量級的輔助性支架對運力的需求太大了。

    ” 邁克爾理了理思路,進一步分析了目标、成本和工程的可能性。

     地球上不能建超光波電站,就要先把算力需求放一放,重點讨論如何在成本可控、工程技術可行的前提下,使太空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

     顯然,在月球開礦運回地球是個簡單的方向,但經過計算,邁克爾發現,月球電站并不是成本最低、技術可行的選擇。

     布勞恩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