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心灵栖息之地

首頁
    于是,這封信件連同上一封寫給馬爾克斯的賀詞中,一起寄送到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的住處。

     餘切的研究稿也在馬識途的建議下,投稿《外國文學研究》期刊。

     《外國文學研究》是專業型文學研究刊物,季刊,每年的3、6、9和12月份更新,所以餘切的全部研究最早要到12月份才能和公衆見面。

     但不要擔心,讨論會上的其他作家,會向人提到餘切的研究結果,和他的堅決态度。

     作家的圈子小的可憐,在12月前,餘切和劉芯武的争論,一定會流傳出來;誰輸誰赢,大家會往心裡下注,如果能搞到馬爾克斯附有證據的回信,那就提前封盤看結果。

     《外國文學研究》的雜志主編是徐馳——同《紅岩》的黃興邦一樣,徐馳同樣是一個報告文學作者,另外,徐馳還是一個翻譯者。

     這個年代《瓦爾登湖》有兩個主要譯本:一個是錢鐘書版本的,一個是徐馳版本的。

     徐馳是鄂省文壇的領軍人物,和馬識途同樣喜歡接受新事物,相較于年紀,他們在思想上顯得更為開放。

     後世九十年代,馬識途和徐馳是中國最早用五筆輸入法和個人電腦進行文學創作的老派作家,你可能很難想象,馬識途一百多歲的時候,還戴着老花鏡,用iPad寫過稿子。

     馬識途最後給餘切的建議,是開一個馬甲,或者說是小号。

     “過去年代,為了避免麻煩,防止别人使壞招……很多作家都有幾個輪着用的筆名,我就有好幾個,我本名是馬千木,後來改的馬識途,我還用過馬質夫,被人認出來了,我又開始用武陽識途、甲寅,果然一段時間沒被認出來……你今後也取好幾個,以後遇到了要發争議性質的文章,就拿出這個筆名來,隻有少數人知道是你本人。

    ” “如果寫的好,你就敲鑼打鼓告訴大家,這是你寫的,如果惹來了麻煩,你就默不作聲,抵死不認,直到你實在是抵賴不掉……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了不起坐牢而已。

    ” “把你那《當我們談到魔幻現實主義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讨論什麼?》也改個名字,我說,《拉美文學的現實主義》就不錯。

    ” 餘切問:“那如果有一天,我的其他筆名也變得很出名了呢?” “你出名到藏不住的時候,事情就反過來了,因為你要用到那個筆名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你要開始算賬了!” 餘切的新筆名是“餘矢”。

     他的名字來源于當數學老師的父親,取自三角函數,而三角函數是一個大家族,有餘切、餘弦、餘割、餘矢、半餘矢等等,考慮到餘弦已經有其人,而餘割又不好聽,那就用餘矢好了。

     餘矢函數一般用于特定領域,比如航海學、測繪學等,這麼說來,倒是挺符合文學研究的脾性,一點兒也錯不得。

     以後,當餘切寫大衆喜愛的文學時候,他是餘切,當餘切要掀起某些論戰的時候,他就上小号一個一個清算。

     至于那封到哥倫比亞的信,一去一回,說不定要晚于研究稿的發表——取決于馬爾克斯這個哥倫比亞人能否認真對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