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九章 板桥客栈

首頁
    安興貴聽了李智雲的疑問,連忙解釋道:“不瞞王爺,下官本就是西涼人,離家已經數載,心中十分想念家鄉。

    當然,下官也不完全是出于私心。

    下官的家在當地乃是名門望族,頗有聲望,且下官的弟弟安仁修在李軌朝中擔任戶部尚書一職。

    下官如果随王爺一同前往,萬一王爺在當地遇到什麼困難,也許能用到下官。

    如此公私兼顧,豈不兩全其美?” 李智雲聽後,心中暗自欣喜。

    他正為此事犯愁呢:西涼離長安千裡之遙,自己在當地舉目無親,萬一遇到什麼狀況,連個幫手也沒有,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而安興貴是當地人,且弟弟又在李軌朝中擔任高官,他不正是個極好的幫手嗎?這真是瞌睡有人送來了枕頭。

     想到這裡,李智雲連忙道:“安大人,你的想法太好了,本王答應你。

    明日一早,本王就進宮,向阿爸奏請你擔任副使,咱們一同出使西涼,好不好?”安興貴一聽此言,頓時喜出望外。

    他高興地站了起來,躬身施禮道:“謝王爺!” 待安興貴離開後,英姑端着一隻精緻的瓷碗走了進來。

    她将碗輕輕地放到圓桌上,微笑着道:“王爺,我給你熬了碗銀耳蓮子粥,你快嘗嘗吧。

    ” 李智雲走了過去,用鼻子嗅了嗅那碗粥散發出的縷縷香氣,不禁有些奇怪地問道:“英姑,你怎麼想起給我熬粥了?”英姑瞧着他,笑而不語,隻是那眼中的柔情卻似要溢出來一般。

     李智雲看着她這副模樣,心中頓時恍然大悟。

    他笑道:“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跟我一起去西涼?”英姑一聽此言,面上露出了幾分憂色,一噘嘴道:“王爺,西涼那麼遠,你們這一去,起碼要半年多。

    你們都走了,就把我一個人丢在王府裡,那我還不憋死呀?” 李智雲聞言,笑言以對:“你說的不錯,西涼路途遙遠。

    我們出使西涼,一路上風餐露宿,條件确實艱苦。

    你如果想跟着一塊兒去,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能吃得了那個苦嗎?”英姑一聽此言,連忙道:“王爺,隻要能跟你在一起,我什麼苦都能吃!” 李智雲聽罷,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他沉思片刻,終是點了點頭,道:“那好吧,你回去收拾收拾,把要帶的東西都帶上,随時準備出發。

    ” 英姑一聽,頓時轉憂為喜。

    她歡天喜地地跑了出去,那輕盈的身影在陽光中跳躍着,仿佛一隻歡快的蝴蝶。

     幾日之後,諸事皆已籌備停當,李智雲率領一行人踏上了出使涼州的征途。

    此行意義重大,陣仗卻不宜過于張揚,故而他僅從親事府中精心挑選了八名武藝高強的侍衛,由張正與蔡虎統領,作為随行的護衛。

    安興貴身為文官,對于騎馬之事不甚擅長,李智雲體恤之下,便安排他與英姑同乘一輛裝飾簡樸卻舒适的馬車。

    一行人在晨光初照之時離開了繁華的長安城,朝着遙遠的西北方向緩緩行進。

     隊伍沿着寬闊平坦的官道一路前行,馬蹄聲與車輪聲交織成一曲悠揚的樂章。

    李智雲騎在一匹雄壯的駿馬之上,放眼遠望,隻見茫茫原野一望無際,宛如一幅遼闊的畫卷鋪展在眼前。

    遠山如黛,層林盡染,秋意正濃,一片片金黃與火紅交織,絢爛奪目。

    收割完畢的田地如同大地裸露的胸膛,坦蕩而遼闊,仿佛在訴說着農人辛勤耕耘的故事。

     前方的道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條巨龍穿梭在田野與山丘之間,時隐時現。

    這曲折的道路,似乎預示着此次征途的漫長與艱辛。

    李智雲不禁心生感慨,思緒飄回了上次出使淮西時的種種波折。

    那一次,段确因醉酒誤事,逼反了朱粲,緻使局勢差點難以收拾。

    李智雲輕輕地搖了搖頭,似乎要将那些不愉快的記憶從腦海中驅散。

    他暗自祈禱,但願此次出使一切順利,莫要再橫生枝節,以不負阿爸的重托。

     一行人曉行夜宿,風餐露宿,一連行走了十幾日,終于踏入了慶州的地界。

    這天傍晚時分,前方隐約可見一座集鎮,炊煙袅袅升起,為這荒涼的旅途增添了幾分生機。

    這座鎮子規模雖然不大,但從錯落有緻的房屋數量上看,應該有五六百戶人家。

    鎮子依山傍水,風景如畫,官道恰好從鎮子旁邊蜿蜒而過,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行人留下的一處歇腳之地。

     李智雲察覺到跨下烏骓馬鼻息漸粗,步伐也略顯沉重,知它已疲憊不堪。

    他心疼地翻身下馬,輕輕撫摸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