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計劃确定下來之後,李智雲将圖紙交給了兵工廠,讓他們制造三十隻滑翔傘和五十隻***。
制造滑翔傘的材料并不難找到,但制造***需要用到笨基氯乙基酮和鄰氯笨丙二腈,這兩種化學原料一時半會兒也制造不出來,隻能用辣椒素和胡椒堿代替,反正效果是一樣的。
兩日後,兵工廠趕制出了第一批滑翔傘,李智雲立即率領一大幫人前往城外進行試驗。
大夥兒浩浩蕩蕩地出了長安城,來到離城三十多裡的南山。
南山乃秦嶺西脈,因坐落于隋唐長安城南,故而得名南山。
南山是中國古代的名山,“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就誕生在這裡。
這一帶群山連綿,山巒疊翠,林木蔥茏,景色秀美絕倫。
大夥兒順着一條山間小路攀爬,終于登上了一座陡峭的山頂。
工匠們在山坡的草地上忙碌着,整理和調試着滑翔傘,李智雲則帶人走到一處懸崖旁邊,俯瞰着下方萬丈深淵。
山谷中的樹木郁郁蔥蔥,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
一陣風吹過,帶來絲絲涼意,讓人不禁心生寒意。
李智雲目光逡巡,最後落到李鐵牛的身上,笑着問道:“李鐵牛,若讓你綁上滑翔傘,你敢往下跳嗎?”李鐵牛聞言,頭搖得如同撥浪鼓一般。
李智雲打趣道:“鐵牛啊,你在戰場上英勇無畏,此刻怎麼就認慫了呢?”李鐵牛憨笑道:“王爺,戰場上俺不怕死,可這懸崖太深,一看就腿軟,哪還敢往下跳啊?”
李智雲轉身面向衆人,聲音铿锵有力:“諸位,誰敢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話音剛落,隻見一人挺身而出,嗓音堅定地:“末将願打頭陣!”李智雲定睛一看,原來是張達。
想當年,河東之戰時,四哥李元吉派遣張達率五百步卒迎戰宋金剛的一萬大軍,張達兵敗被捕後投降。
晉陽收複後,張達在南門外即将被處斬,是李智雲救了他一命。
李智雲賞識他的練兵之才,便讓他在李鐵牛的麾下擔任營長。
此次營救劉文靜的行動,又委以突擊隊隊長的重任。
此刻,李智雲注視着張達,眼中閃爍着贊賞的光芒,道:“張将軍,好樣的,祝你馬到成功!”張達一聽,連忙抱拳道:“王爺放心,末将定然不辱使命!”
工匠們已然将滑翔傘逐一整理妥帖,那精緻的織物在晨光中泛着微光,仿佛即将承載起非凡的夢想。
他們将一隻滑翔傘的吊帶小心翼翼地捆綁在張達寬厚的肩上,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不容絲毫差池的嚴謹。
李智雲立于一旁,神色凝重,再次向張達細細地交代了一遍滑翔傘的操作要領,言辭間既有專業的嚴謹,又不乏對友人的關切。
張達聽得認真,連連點頭,那雙堅毅的眼眸中閃爍着興奮與決心,顯然已将每一個細節牢牢銘記于心。
随着一聲令下,張達雙手緊緊地拖拽着滑翔傘的繩索,步伐堅定地順着蜿蜒的山坡往下奔跑,每一步都踏出了決絕與勇氣。
及至懸崖之畔,他猛然駐足,深吸一口氣,仿佛在與大地做最後的告别,而後縱身一躍,身影瞬間化作了自由的風,向着無盡的藍天撲去。
滑翔傘在氣流的溫柔托舉下,猛然間飄浮到半空之中,宛如一朵盛開的雲,與天地相融。
這滑翔傘,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傘面上下空氣壓力差所産生的浮力,使得人得以在空中自由翺翔。
山谷間,氣流激蕩,時而強勁,時而柔和,張達憑借着過人的膽識與剛學會的技能,操縱着滑翔傘,自由翺翔,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直至成為天邊一抹渺小卻耀眼的風景。
衆人仰望,無不驚歎,爆發出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之聲。
站在李智雲身旁的張正,更是激動得面色潮紅,大聲喊道:“王爺,正如你所言,人真的飛到天上去了!這真是太神奇、太令人震撼了!”
張達的這一躍,不僅為自己赢得了榮耀,更為後續的突擊隊員們樹立了榜樣。
他們紛紛效仿,一個個如離弦之箭,帶着對未知的渴望與探索的勇氣,順利升空。
連綿不絕的群山之間,一隻隻滑翔傘在空中自由飛翔,它們或高或低,或快或慢,宛如一朵朵絢爛的彩雲,在蔚藍的天幕上悠然飄浮,場面蔚為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午後時分,李智雲從城外回到了楚王府。
他剛走進